1.自然资源的消耗。包装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同时要将这些原材料加工成最终的包装产品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包装通常为一次性的,在完成了商品的消费过程以后,包装将作为废弃物丢弃,这不仅增加了垃圾的产生量,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包装制品尤其是塑料化工类的复合制品废弃后不易回收,又不易自行降解,消耗资源和能源更为严重。
2.包装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包装材料应用广泛,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主要是散落的废塑料制品的潜在危害,包括占用空间和土地、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农作物减产,被动物吞食导致死亡,增加环卫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等,同时,漂浮在江河中的废弃物,影响水利发电和工业与民用引水,造成水泵堵塞、取水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其次是包装废弃物的视觉污染,即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制品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的不良刺激。
此外,包装材料在生产过程使用的氯氟烃类物质导致臭氧量的减少;纸包装制品等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对水、大气、土壤也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
3.包装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问题。目前,全国每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已超过10吨,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占2%~3%,但包装废弃物在体积上却构成家庭垃圾的30%左右。包装废弃物加重了垃圾污染,对原本容量就十分不足的垃圾处理设施来讲,更增加了其处理负荷。尤其是那些需要降解的包装废弃物,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随垃圾而流失到环境中,已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因此,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处理和管理已成为一个相当敏感的、具有政治意义的环境问题了。
实现适度包装的方法:
立法限制过度包装
为了解决过度包装问题,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一方面规定了对部分包装实行强制回收制度;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对过度包装尚未作限制的情况,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状况以及产品的技术要求,组织制定有关标准,限制过度包装。”
按照草案规定,国务院经贸行政主管部门将制定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目录及具体回收办法。生产、销售、进口被列入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按规定进行回收、处置,或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回收或者处置。
借鉴国外过度包装控制手段
目前国外对过度包装主要实施三种控制手段:第一种是标准控制,即对包装物的容积、包装物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商品价值的比例等设定限制标准;第二种是经济手段控制,如对非纸制包装和不能满足回收要求的包装征收包装税,或者通过垃圾计量收费,引导消费者选择简单包装第三种是加大生产者责任,规定由商品生产者负责回收商品包装,通常可以采用押金制的办法委托有关商业机构回收包装。为了便于回收,生产者会主动选择使用材料少、容易回收的包装设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手段。
功能体现包装适度
包装有七大功能:保护商品、美化商品、节约成本、便于储运、利于计量、引导消费、提高附加值。但并不是所有商品都需要包装发挥所有功能,在使用中,通常只是根据需求,发挥其中某些主要功能。“适度包装”是谋求包装所应有的作用、效益和包装成本处于基本协调、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