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爱这一行
2016年1月8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告显示,天河艺术的挂牌申请获得批准,并于当日公开转让。这意味着天河艺术成功登陆新三板,迈出转型升级的新步伐。“新三板上市,为天河艺术进入资本市场打开了一扇门。”在张舸看来,天河艺术一直都靠自有资金,量小且速度慢,如今在新三板上市,不仅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而且能引导企业规范运行。
据张舸介绍,天河艺术的前身为湖南天河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张舸与朋友合伙开了这家公司,主要围绕图像数字化拓展业务。当时,公司的明星产品是一套多媒体系统,可以同时处理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元素。“那个时候,微软的PowerPoint还很少有人知道,我们这套多媒体系统应用很广,也为我们积累了第一桶金。”张舸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等到微软的PPT普及,公司便转型专注于图像处理。
“我天生喜爱艺术设计这一行,做这份工作我很享受。”张舸出生于1970年,中学时就喜欢画画,曾一度进入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学习。虽然当时的社会主流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张舸不顾家人的反对,在大学时毅然选择了设计专业,决定终身从事艺术设计工作。
张舸真正开始接触数字印刷行业是在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去长沙当地的一家影院看电影。影院内的一家数字印刷企业刚刚购置了一台新兴的数字印刷机。“我一直做这方面的工作,也接触到一些最新的设备,但竟然不认识那台机器。”张舸回忆说,当时客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喷墨技术上,了解数字印刷的很少。当他知道那是惠普的Indigo100数字印刷机时立即购买了一台。
从当年的Indigo100到如今的Indigo7600,数字印刷技术正在快速推进,天河艺术也随之不断成长。如今,天河艺术的主营业务不仅包括数字印刷,还拓展到艺术品方面,公司旗下也拥有天河快印、天河数字艺术中心两大分支机构,构建起印前、印中、印后完整的网络化数字印刷服务体系。
喜欢给自己“找麻烦”
有人认为数码印刷的品质不能和传统印刷相提并论,但在张舸看来,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新生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张舸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记得自己拥有的第一台数码相机只有600万像素,“当年也是胶片相机比数码相机受欢迎,但今天,数码相机已成为主流。”张舸说,精度并不是问题,当一个行业成长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从传统的PC业务,到图像处理,再到数字印刷,张舸从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偶尔他也会想,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后就不再这么拼命工作,而是去享受人生,生活质量也许会更高。但他坦言,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喜欢为难自己,喜欢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他甚至常常忘记周末,连续工作而不知疲惫。
自2013年开始,张舸又开始转向新的业务领域——艺术品数字化,具体包括艺术品的数据采集、复制及衍生品等。他认为,目前数字印刷业已经产能过剩,市场已经变成红海。而他对蓝海市场更感兴趣,“虽有技术难度,但竞争小,附加值高。”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数字印刷企业也会越来越专业。”接下来,张舸将会通过软件升级、互联网+门店等形式,推动天河数字印刷朝艺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如为艺术家提供个人专业性的印品处理产品和服务等。
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很多人把创意归结于偶然,但创意的由来并非大家所认为的灵光一现,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做楼宇液晶电视前,我在广告产业摸索了1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舸深以为是,除了行业实践,他还通过上各种学习班积累知识。早在2002年便读完MBA课程的张舸,现在每个月都会去北京上一次课,“最近在学习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以及企业管理等。”张舸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