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展台前用毛笔书写藏文的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管理处处长阿楠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开馆不到一个小时,已经有多位读者表达了要买书的意愿。
小而美
不做畅销却长销
色彩绚丽、装帧精美是少数民族地区展台上的出版物留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尽管由于文化差异、受众面小等因素影响,民族类出版物成为畅销书不容易,但把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做成精品书,却是既好看又有收藏价值。
在贵州展区,贵州人民出版社展台上的3本书引起记者注意,小开本、一套三册的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精粹《刺绣》《银饰》《蜡染》都是目前市场上最受读者喜欢的图书。
“这套书2014年首次出版,以后每年都在重印。”贵州人民出版社图书发行公司业务经理程肯说,这3种书原来都是精装书,价格在数百元,后来出版社开发了普通版,每本书定价三四十元,在市场上卖得很不错。
广西民族出版社市场部经理李雨春告诉记者,该社出版的一套四册、壮汉文对照的情歌集虽然看起来单薄,却深得受众喜欢,一度销量过万。“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更应该具有普及性,让更多人从了解开始,进而喜欢,然后才能实现传承与发扬。”李雨春说道。
蒙古族作家、成吉思汗第36代孙包丽英跟记者说过,她创作的有关蒙元文化的历史小说《纵马天下》就属于长销书,自2005年出版到现在,已有7个版本,重印了10次。
同样,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藏绘画艺术》《阿吉登巴故事集》以及《藏饰》等也在市场上广受欢迎。“有时候,很多书还没有发行到外省,就已经销售过半。”西藏人民出版社的巴桑旺庆这样说。
大又精
不走市场走馆藏
与读者青睐的小开本民文出版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那些极具史料与研究价值的“皇皇巨著”。这些把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再出版的书籍,更多地走进各大图书馆、研究院以及那些收藏者的手中。
如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最美藏文经典“藏区民间所藏藏文珍稀文献丛刊”,在该展台上成了最“抢镜”的图书,定价6000元,其装帧之考究堪比故宫典藏。
记者看到,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和新疆电子出版社推出的“丝绸之路西域文献史料辑要”,丛书共391卷,每套价值达22万元,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关注。新疆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那木苏荣告诉记者,类似于《新疆文库》这样的书虽然普通读者购买的不多,但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研究来说,这也是项必须要做的工程。
记者注意到,少数民族题材图书精品多,有相当一部分是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如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四川民族出版社,此次参展的有两部重头精品图书《彝文典籍集成·四川卷》和《藏语美术集成》。100卷《藏语美术集成》收录了从公元7世纪到16世纪藏族历代先哲所著的具有历史和学术价值的古籍珍本、孤本、善本,但编撰都要花费巨大的功夫。百科全书式的彝学大典《彝文典籍集成》囊括了川、滇、黔三省彝文古籍的精华。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壮族鸡卜经影印译注》,定价六千多元,对流传在壮族人民生活中的神秘壮文化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收录。
四川民族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泽仁扎西坦言,这类图书绝对有历史和学术价值,但出版工程浩繁,这类出版工程若由单个出版社承担,在资金上确实有相当难度。这也是这些出版物或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的主要因素之一。”
找卖点
不愁收益愁人才
在本次展会上,很多出版社都有少数民族题材图书展示,这类题材图书市场大,竞争也激烈。如何做好市场,各家出版社也有自己的招数。从获奖图书《毛乌素的绿色传奇》到本次展会推出的《敢问库不其》《穿越乌兰布和》等,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社长黄妙轩说:“少数民族地区生态题材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把生态系列做成品牌。”
同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也创新求变,以特色制胜,在蒙古学、北方民族史等方面挖掘选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长吉日木图表示,只要把蒙古族这个资源用好,就比别人有优势。只要策划到点子上,民族题材图书不是没有卖点。
中国版协民族出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巴哈提说,相较于资金支持,现在少数民族出版物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才问题。“很多语种的编辑人才千金难求”,巴哈提说,希望未来能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