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新三板的企业数量增速很快,依照最新数据,登陆新三板的企业从刚突破6000家到逼近7000家仅用了40多天。目前等待新三板审批的还有千余家,按照这个速度发展,2016年新三板突破万家将不在话下。
与此相对应的是印刷包装板块登陆新三板的企业也在与日俱增,仅是笔者收集的与印刷包装有关联的生产型企业和材料供应商已有64家,其中的2/3是在2015年甚至是2016年登板的,知名度较高的有虎彩印艺、奇良海德、茉印股份、今印联,更多是挂牌前在业内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比如,山东聊城的金正印务、湖北武汉的华文包装、广东佛山的绿之彩、河北承德的博琳包装等。
爆发式的增长难免鱼龙混杂,新三板管理层显然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启动新三板分层制度,有意分离出少量的创新层企业和为数众多的基础层企业。在这分层制度的影响下,登板印刷企业应在更大的空间思索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提升创利能力,才会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登板企业境况不同
更多的印企钟情于登陆新三板应该说是好事,这表明企业负责人意识到资本的力量,将企业纳入规范化管理之中,以登板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登陆新三板既实现了资产重估增值与部分变现的目的,也为企业谋求新发展提供了融资的可能,如若囊中羞涩,即便企业有着再好的机遇与规划也难以付诸实施。
以虎彩印艺为例,由香港进入内地后的经营无疑是成功的,收购浙江绍兴的印刷材料企业,进军山东青岛啤酒市场,远征青海的包装领域,成为内地数字印刷书刊的最大事主。但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巨额投资带来的是利润步步下滑,虎彩印艺在新三板融资自然成为最佳选择。年报表明,虎彩印艺自上市以来整体表现不错,2015年实现营销超12亿元,平均毛利率32.14%,这在印刷圈内并不多见,所以在实现每股收益0.10元后,企业定下了10转1.9派1的分红预案,这在新三板群体中可谓是考虑到投资人利益的佼佼者。
在选择通过券商包装上市新三板的企业中,虽然不乏经营出众的企业,但同样有些企业带有明显的粉饰痕迹,最为典型的当属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过亿元的江苏大力神铝业。2015年登板的印刷企业中也不乏刚上市就出现亏损的公司,这些业绩不佳的企业即便下一步的发展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必须是在扭转亏损的前提下,要想上演一台有声有色的大戏不免为难。这样的企业往往在登板后有行无市,鲜有交易,也就成了新三板上的僵尸企业,这也是鞭策管理机构实施分层管理的缘由。
转型升级下功夫
与主板企业的分红方案相比,新三板企业则底气不足,年报中明确“不分配不转增”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分红反倒成了少数企业的侠义行为。这除了与经营状况有关,可能同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合作伙伴也不无关系。
新三板的分层制度客观上对登板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具体的标准还会根据测试阶段反映出的问题不断地加以调整,但最终目的一定是让登板企业“拥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使之达到既强化管理又有助于新三板良性发展的目的。
分层制度的实施,除了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营收,还要考核净利润与资产收益率,或要求登板企业有一定量的做市商,企业要满足这些要求还需要好好努力。
与时下炙手可热的券商、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相比,登陆新三板的印刷企业居于劣势,为此,企业必须以在主板上市的印刷企业为样板,在转型升级与创新上下功夫。以劲嘉股份为例,该企业在继雅昌之后实现了去印刷化,尽管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还不明朗,但延伸产业链迈向更广阔的空间则是必然。又如北京盛通,在书刊印刷出现退坡的情形下,大胆出资收购教育机构。那么在新三板上市的印刷企业又为什么不可以在更大的空间思索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实现亮眼的经营业绩以回报投资人。对此,我们真诚而又热切地期待着。
(作者系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