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讨论很多,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在分析国家经济活动总量时可以从需求也可以从供给角度分析影响要素。需求侧决定经济活动总量的因素包括我们常说的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凯恩斯主义”主张为了提高经济活动总量可以通过刺激政策拉动需求增长,但随着刺激水平的提高,投资回报会呈现递减趋势,过度刺激后即会导致滞胀。供给侧决定经济活动总量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由技术创新水平决定。美国的“里根经济学”和英国的“撒切尔主义”就是基于“供给学派”的政治主张,主要分别通过“减税” 和“国企改革”等举措改善供给要素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需要区分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这些西方国家基于“供给学派”所进行的改革的不同。在我国短短三十几年的改革过程中,尽管市场化进程已经卓有成效,但在一些行业不免需要行政力量配置资源,不可避免的造成要素配置扭曲,形成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同时我国经历了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也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面对供需结构性矛盾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以往的生产方式必然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在适应经济新常态这个宏观背景下,政府提出了重在调整结构的供给侧改革。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既然此次改革主要目标是调整供需错配结构、去除过剩产能,那就不能单方面分析供给,要结合需求看供给。在产业改革上,可将产业政策首先集中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产业,如医疗、教育等,促进这些产业的创新活动和产业升级。同时,在去除过剩产能过程中,要做好再就业辅导与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力生产水平,防止失业率上升。最后,在政府自身改革上,应建立有效的改革协调推进机制,在保证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改革速度。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邓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