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日的讨论中,代表委员们认为,尽管我国节能环保科技及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还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尚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
企业整体规模小,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人才进入节能环保领域,节能环保企业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
2015年5月,全国人大环资委专题调研表明,我国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动汽车换电、大容量储能系统建设等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研发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在除尘、烟气脱硫、城镇污水处理等领域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供给能力,涌现了一批营收规模达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大型节能环保服务企业。
不过,在湖南省环保产业协会会长、永清环保集团董事长刘正军代表看来,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节能环保产业竞争主体依然较为分散,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环保企业的发展历史还较短,体量还不够大。我创业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做环保,觉得环保行业是冷门,没有前途。”刘正军代表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代表委员们都看好未来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委员表示,节能环保领域是直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他认为,该产业投入不会带来高耗能、高污染,又是新增业务,对于现在调结构有直接的帮助,而且惠民生,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
刘正军代表则表示,大气、水、土将是未来环保企业的主战场。“‘大气十条’带动投资需求1.7万亿元,‘水十条’的出台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而在土壤领域,未来将诞生百亿级环保企业。”
节能环保产业有哪些短板?
“原创性技术开发不多,形成专利、核心产品和技术标准等重大创新成果少,大型设备的成套性差、自控水平低,可靠性、通用性和产品结构设计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差距较大。”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代表分析说,创新能力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元器件依赖进口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短板。
刘正军代表则指出,市场竞争秩序较为混乱也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有些地方存在不诚信经营的现象,低质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在投标中,如果仅仅考虑价格因素,结果往往是想参与公平竞争、投标价格合理的企业被淘汰,而那些资质不高、技术一般、善于打价格战的企业中标。”
“现有价格形成机制和财税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反映资源和环境成本,无法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导致节能环保政策导向、投资导向和技术导向特征很鲜明。”张天任代表分析认为,当前,节能环保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优惠目录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张天任代表举例说,中央财政原有的节能奖励、合同能源管理补贴、再生资源的增值税优惠等政策停止执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取得后相关企业税收优惠难以落实。在旧的优惠政策退出同时,实质性、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并没有及时跟进。
如何成为支柱产业?
如何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环保产业落地。”广东益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惠群代表说,需要做整体的综合治理,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解决好环保问题,也符合国家的战略部署。此外,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积累的过程,包括人才的培养、市场认可等方面。
刘正军代表认为,环保企业科技创新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坚持自主创新,掌握环保核心技术。另一条是引进成熟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全球范围来看,在水、土、气等环境治理方面都有大量成熟适用技术,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择优引进,消化吸收。”
张天任代表建议,加强环境监管和严格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行业监管,整顿和规范节能环保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标准等市场手段对产业发展的催生促进作用,引导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国家要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在金融体系、信贷体系上,对环保企业予以支持。”上海富申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樊芸代表表示,对环保产品要重点支持。
张天任代表认为,要全面梳理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调整补充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和PPP模式的规范化发展。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代表则提醒说,环保产业将来也会面临着一哄而上的问题,更多的需要技术创新,不是简单的入行。现在入行的比较多,还得要自主创新,中国的环保设备还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