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发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文章表示,目前,中国钢铁、煤炭等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能接近或者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大多数传统制造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特别是部分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僵尸企业”,占据着大量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各类社会资源,造成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社会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降低。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国务院近期出台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文章分析,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国家“去产能”的主要思路:一是坚持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清除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而阻挠企业破产重组等行为,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三是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去产能过程中人员分流安置。据介绍,今年预算安排了500亿元,明年准备再安排500亿元。
四是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有效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有效供给。
五是严控新增产能。实行严格的环保、能耗、安全、技术标准,防止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对达不到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能,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在限期内未进行整改或整改后仍不达标的,要责令停产、关闭。
此外,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和优势产能转移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在高铁、核电等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铁路建设方面,已经启动建设的有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核电方面,中国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进入了英国市场,同时巴基斯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组已经开始建设。钢铁、有色、建材等优质产能也开始规模化地向外转移。
文章指出,短期内去产能可能会对本就繁重的稳增长任务带来进一步压力。为此,必须把握好去产能、调结构和稳增长的平衡。一方面,保持经济适度稳定增长,将会为调结构赢得时间和空间,因为如果经济过快下滑,就业等社会问题将会凸显,就难以推进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如果专注于稳增长而忽视去产能、调结构,那么经济增长也稳不住,只有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才能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