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多个关键指标达到乃至远超设定目标,公众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大气污染成效显著,碳排放权交易等改革高效推进……此外,中国政府还伸出援手,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能力。
“截至2014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6.2%,比2010年累计下降15.8%。‘十二五’规划要求下降17%的目标,现在看已经完成了。”在国新办11月19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
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等工作,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显著成效。
对于即将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解振华表示,中方愿意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与各方一道确保会议如期达成协议。
森林蓄积量远超此前承诺
一组数据体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的努力与成效。
截至2014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1.2%,比2005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了21.88亿立方米,远超此前中国对外承诺的15亿立方米;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全部实现了上线交易,低碳省市、园区、社区的试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逐步在加强。
“‘十二五’规划要求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1.4%,实现这一目标没有问题。”解振华表示,最近5年,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容量中,中国占据了25%;而在过去两年的全球增量中,中国则占据了37%至40%的份额,中国的能源结构正不断优化。
今年6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明确提出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解振华表示,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实际上是一个“一揽子”计划。计划里面既有减缓的措施,也有适应的内容。
在减缓措施方面,中国确立了“到2030年左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碳强度争取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60%至65%”的目标,同时力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要增加45亿立方米。在适应内容方面,涉及健全早期预警预报体系、完善减灾防灾措施、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
“要实现上述目标,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解振华指出,近20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的52%以上。“也就是说,全球的节能总量当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未来,中国的节能潜力还很大”。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