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发表记者许岩述评文章认为,这恐怕悲观得有点过了头。不必讳言,中国经济的确出现了与昔日高速增长反差明显的减速态势,股市与汇市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分析经济形势既要看现实的表现,也要看发展的基础和趋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经济不会不可遏制地减速,更不会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硬着陆”甚至崩溃。
文章分析,实际上,中国经济不仅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糟糕,而且在转型中还有诸多亮点:
这种不悲观来自于庞大的经济增量。只要全面、冷静、客观地审视,就不难发现,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比其他经济大国和新兴市场要好,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增量却是6年来最高。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7.4%的经济增长所对应的增量超过8000亿美元。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达25.8%,比美国高1.1个百分点,居世界第一位。
这种不悲观来自于中国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增长新动力正在加快形成。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产业升级空间广阔,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新材料、机器人、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并且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这种不悲观更来自于实体经济的统计数据。从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超过七成的行业增速超过7%,其中大多数为新兴行业,而表现不佳的行业依然集中于钢铁、采掘、化工等传统行业。从地区上看,广东、江苏等传统强势区域的上市公司上半年表现都较为强劲,新兴经济的活力显露无遗。
尽管7月份公布的部分数据出现了反覆,显示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阶段,如7月进出口双双不及预期,但人民币的适度贬值将有利于外贸企稳。7月下旬、8月上旬发电耗煤增速降幅缩窄,意味着8月经济仍有望反弹。最新信号来自于发电量数据:8月以来发电量保持增长,中上旬调度发电量累计同比增速近4%,而前7个月发电量同比增速还是负值。
更重要的是,前期稳增长的各项投入陆续进入显效期,降息降准、加强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等等,都在夯实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文章最后说,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不小的减速压力,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做好风险防范,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将不断增加,推动中国经济重回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