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风险叠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指出,世界经济短期内面临金融市场动荡、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等风险,中期则面临全球经济潜在增速放缓的风险。在上月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5%下调至3.3%。
最新数据显示,发达经济体普遍增势不佳。美国经济加息时点渐近,后期走势不明朗。近期美国商务部向下修正了过去几年的经济增速。穆迪分析公司说,美国进入了1940年以来最黯淡的经济复苏周期。欧元区在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支持下,经济有所稳定,但希腊债务危机隐患并未消除。欧洲央行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仅为1.4%。日本经济二季度按年率计算下滑1.6%,3个季度来首次衰退。
受美元走强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影响,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一些国家货币汇率贬值明显。主要新兴经济体中,俄罗斯经济形势尤为严峻,今年上半年萎缩3.4%,预计全年降幅可能达3.5%至4%。
中国经济承受压力
在全球开放经济体系之下,中国不可避免感受到外部压力。
贸易方面,全球需求下降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19日表示,中国外贸比预想更加严峻复杂,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外部需求严重不足。7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8.9%,出口先导指数为34.1,已连续5个月下滑,表明今年三季度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外来投资增速放缓也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根据投行NN投资伙伴的数据,在截至7月底的13个月里,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最大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净流出总量达9402亿美元,近乎两倍于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时三个季度的4800亿美元净流出总量。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可能提速。
通缩压力依然严峻。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冲击下,中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1个月负增长,对制造业乃至整体经济都有不利影响。
稳势未变 韧性增强
尽管短期面临种种外部风险与挑战,但放眼前瞻,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增强,稳健增长的趋势未变。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观察到,当前中国就业和消费平稳。微软公司亚太研发集团负责人洪小文认为,中国消费群体的规模促进了中国公司的繁荣发展。
IMF秘书长林建海19日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依然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理由在于:首先,中国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有益于今后经济发展;其次,中国的改革决心非常大;第三,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还有广阔的第三产业没完全开辟出来;第四,虽然人口红利逐步减少,但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了劳动力质量,这也是确保今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在国际一些主要经济体改革停滞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改革步伐始终在稳步推进。近期中国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就引起海外广泛关注。IMF亚太部副主任、中国项目部主任马克斯·罗德劳尔说,中国央行的这一改革举措有助于中国在未来几年迈向更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17日也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表示赞赏。
从新增长点上看,中国经济借创新之力,新的国际比较优势在不断涌现。澳大利亚商业旁观者网站日前载文称,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变身“创新中心”,例如在移动互联和移动支付领域,将有更多创新来自中国。
沈建光说,考虑到下半年中国政府稳增长力度有所加大,且各项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他说,“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