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西质监局公布2014年条码符号印制品质量抽查结果。抽检的150批次产品中,有46批次条码符号印制品质量不合格,合格率为69.3%。而在2013年,这项抽检合格率也仅为68.6%,条码符号印制品已成为质量抽查“重灾区”。
本次抽查结果显示,条码符号印制品主要质量问题包括符号等级不合格、空白区尺寸不合、无法译码等。条码符号印制不合格的产品多为食品药品以及日用纸品类。条码符号印制不合格,可能影响扫描效率,甚至导致计价错误,给消费者或商家带来经济损失。
据广西质监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西的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保有量达3300多家,在10万多种商品中广泛使用,两万家商店采用条码技术进行零售结算。在抽查中,质监工作人员发现,许多企业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商品条码,容易产生条码质量管理混乱,造成一物多码;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印刷条码的质量保证体系,缺乏条码印刷品出厂检验制度和检测设备;一些超市没有建立严格的验收货制度,使条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通。
去年12月1日起,广西正式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强制规定了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烟草制品、药品、医疗器械等8个类别的商品必须标注条码,以进一步规范地方商品条码管理,保证商品条码质量,加快商品条码在商品生产管理、商品流通、物流管理、产品质量跟踪与溯源等领域的应用。
根据此《办法》,广西质监部门建议,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在验收条码印刷品时,应要求印刷企业提供相关检验合格证明,或委托具有条码检验能力的机构,对进厂印刷包装上的商品条码进行检验。同时,质监部门也将加大商品条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继续深入企业,普及宣贯商品条码应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