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2015年纸上创意艺术展观展思考
3月11日~14日,2015年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纸上创意艺术展在沪举行。创立于2013年的艺术展,每年举办一次。这个彰显创意特色的展览,为设计者和印刷企业搭建了一个对接的平台。2015年纸上创意艺术展上,来自全国选送的包装、书籍装帧和纸艺等500余件设计作品,让参观者领略到了创意与印刷融合的成果,而聆听海峡两岸设计界探讨包装设计产业化发展之策,更是让业界收获良多。
创意设计激发价值
设计能否创造价值?台湾的实践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在台湾,创新又环保的包装设计已经带动起庞大的观光“伴手礼”市场。台湾包装设计协会理事长黄国洲在为大家分享了台湾凤梨酥、茶叶、稻米等本土产品的包装设计案例后指出,用文化创意可以创造出更有附加价值的包装,“一些精心设计的包装创造出来的产值会很不一样。用我们设计的力量创造无限的财富,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为很多知名企业做品牌和产品包装设计,包括新东方、海尔、360等。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前就是我们的客户;我们服务苏宁10多年,看着它从最开始一个地方性的家电零售企业变成现在的超越电器,投资房地产,成为2013年的民营五百强之首。”北京东道设计公司董事长解建军“晒”出了自己公司创业“成绩单”,引来一片惊羡目光。他深有感触地说:“长期以来,设计的价值被低估了,应该得到全新的认识和释放。”
有专家指出,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符合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当我国居民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以上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和对设计的需求会达到新的高度。上海紫丹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卫达表示,紫丹印务近年来重新培养起自己的设计团队,正是看到了这种市场形势的变化,“客户观念也在改变”。陆卫达如是说。
为设计者与企业对接搭建平台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现在我国制造业的软肋是做下游和做加工的多,做高端研发和设计的少,印刷业也是如此。“如果印刷品在设计、印刷、装裱等环节能融入更多创意设计元素,那印刷业就能跳出单纯的加工服务范畴。”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李新立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印刷周上设立创意艺术展的初衷便是为设计者和印刷企业搭建一个对接的平台。
记者发现,在本届纸上创意艺术展上,灯罩等家居创意用品,卷轴式书籍,创意台历,牛皮纸女包、钱包,便携式棋盘等以纸为载体的创意作品层出不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浓厚兴趣。在北京印刷学院送展的“干果包装”设计盒前,两位来自云南宣威一家食品公司的女士驻足观看了良久,最终向工作人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希望能与设计者接洽,为自己公司的鲜花饼设计包装礼盒。
组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今年被评为包装创意设计类金奖的作品是福建一个年轻团队设计的“纸笔”,整支笔的笔杆、笔帽都用再生纸制作,既环保又非常适合批量生产制造。“这也是我们在征集作品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比如包装设计类参赛作品要突出功能结构科学合理、方便推广应用的特点。”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由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开发的“第一印”国际印刷平台正计划为“纸上创意艺术展”涌现出的设计师提供展示空间。“我们希望展会结束后,这个对接平台仍能在线上存在,继续发挥桥梁作用。”
企业设计研发热情不够
或许是升级融合之路才刚刚起步,展会办到今年也才第三届。记者注意到,本届纸上创意艺术展征集到的500多件创意作品中,70%为学生作品;展会现场,前来观展的也以学生为主,企业参与热情似乎不够。专家呼吁,设计公司、设计师要“往下走”,深入企业的工艺层面,从而实现“落地”;而企业需要“往上走”,加强设计研发和投入,只有两者正真的“对接”,升级和融合的问题才能解决。
展会期间,在一场“设计师与包装企业家对话”的活动上,受邀嘉宾也都表示出相关的担忧。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沈伟荣认为,培养设计师团队需要比较高的费用,所以应该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而定。他表示,界龙在获得了上海市政府资金支持后,建立了印刷包装创意数字高端服务平台,邀请设计师入驻平台,创新性地实现了设计、打样、规范、物流等一系列流程的完整运作。
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应雷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设计师的态度:“设计师不是艺术家,而是设计人员,他的工作应该是以应用为导向。”他认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懂设计,还要懂印刷材料、印刷工艺和营销,要对企业和客户高度负责。
上海小林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国强则认为设计师要聚焦专项设计,不要贪大贪全,这样是没法做好设计的。他分享了小林印务正在实践的一种合作方式,即企业提供实践基地、数据库资料等,而设计师则负责做好前端设计,“双方通力合作才是双赢之道。”他说。
此外,版权保护必须融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才能促进产业蓬勃发展。纸上创意艺术展能为创意设计作品提供版权登记服务,就是非常好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