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影响着数字印刷行业,将给印刷业带来一场势在必行的变革。互联网技术和行业思维模式的转变正在为出版印刷业开辟新战场,互联网技术与信息产业的深入融合对出版印刷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印刷行业在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方面有先天优势,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结合,更是经营和商业模式上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抓好时代机遇,数字印刷行业必将成为未来印刷业新的发展平台。
与传统印刷业繁琐、冗长的设计印刷过程相反的是数码快印操作简便、快速流畅。据国外有关机构研发报告表明,全球数字印刷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即1995年增幅为1%,2000年为4%,2006年为16%,2010年为19%。数字的对比给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在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下,数码快印可以占据的中端市场还是空白,中端市场,服务面广泛商机无限。我国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印刷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要超过20%。这就表明,我国数字印刷的市场潜力巨大。
数字印后设备的智能裁切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印刷的发展、市场的增长和产品的变化,数字印刷企业在不断地寻求合适的匹配系统。从印前到印后,这些系统帮助他们传输作业、自动检测和印刷输出。然后怎么办?外包加工,还是利用人工手动制作?印后加工的巨大利益是企业不愿意放弃的部分,很多企业不愿意将企业的资本浪费于人力,不愿意低效率地完成订单,你的印后加工操作就必须跟上批次多、数量少、要求复杂的典型数字印刷产品的步伐。
很多专家表示,要想加快数字印后加工设备的应用步伐,首先要通过JDF(Job Definition Format活件描述格式)标准作业格式来增加设备运作的自动化和整合程度,同时还需要统一所有设备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完整的连线数字印刷系统具备高自动化、高生产力的特点,而这也是如今种类繁多又个性十足的数字印刷的极佳选择。2013年的北京国际印刷展上,海德堡公司就展出了印刷机和波拉刀的印前印后的连线生产系统。不过海德堡公司展出的波拉刀产品都是针对大型传统印刷厂的,针对数字印刷企业适用的小幅面的裁刀却没有,但是作为波拉刀的原生产厂商德国阿道夫-莫尔公司却一直紧跟数字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在2012年德鲁巴印刷展上就宣布全面进军数字印刷市场,推出专为数字印刷市场研发定制的新品牌:莫尔“MOHR”,该品牌以小幅面裁切(560mm、670mm、800mm)为主,其中的NET系列为智能裁切系统,可以直接读取JDF格式的文件,来完成数字化流程的裁切作业。
莫尔“MOHR”与波拉刀“POLAR”均属于德国阿道夫莫尔公司旗下品牌。波拉刀“POLAR”是阿道夫莫尔公司一直专为传统印刷市场研发的品牌,以大幅面为主。莫尔“MOHR”是阿道夫莫尔公司专为数字印刷市场研发的品牌,以小幅面为主。其智能切纸机通过其自带的P-NET软件,实现印刷前端数据的共享,这也是未来印后设备的一个发展趋势。
MOHR切纸机通过机器自带的三个软件,Compucut、P-NET、ESPV可以把印前系统和印后切纸机链接到一起,Compucut是一个可以接收印前格式文件,并将印前文件转换成切纸机可以调用的文件格式软件。或者我们可以直接在Compucut软件里编写裁切的程序,再通过网络(由P-NET软件控制)将转换好的程序或编写好的程序发送到切纸机的存储器中。这样切纸机可以没有人工输入尺寸数据的情况下完成裁切作业,还能保证很好的裁切精度。
整个数字化工作流程如下图:
从MOHR切纸机目前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和客户的使用情况来看,该设备继续保持了“POLAR”为其获得的“世界第一刀”的美好赞誉,继承了其裁切领域的优良基因,客户关注的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环保性、低噪声等性能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印后设备的智能化
现在先进的印后设备基本上都采用计算机控制,并在设备上配置质量监控装置,因而设备调整和控制基本可依靠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事先已经存储的程序自动完成,或通过设备接口转换,借助于网络,直接把印前、印刷的相关信息作为指令进行调整,其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更高,这有利于进行良好的生产过程控制,保证生产产品质量。
多数印后设备对于智能化模块的添加,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重复劳动,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一般来说,具备智能化的设备既能够实现独立操作,又能够实现网络控制,这些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做出不同的响应,从而完成规定的操作要求.例如MOHR切纸机(NET系列)配置的条形码扫描枪和可视化操作界面(18.5英寸触摸屏),都是智能化的体现,可以帮助客户有效避免误操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中国数字印刷市场印后设备的现状
绝大多数数字印后设备目前仍依赖进口,因此价格普遍偏高,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售价,让很多潜在用户采取了观望态度。数字印后设备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一些最早进入数字印刷行业,目前规模已经发展壮大,在行业内已经具备较高知名度的一些数码印刷企业,还有一些实力较强的传统印刷公司,用数码印刷设备来做打样,这些公司选择高端的数字印刷设备来做有效的补充,自身已经对数码印刷比较看好,紧跟数码印刷的发展趋势,因为自身对传统印刷的各个环节都比较了解,所以在数字印刷的投入上会采用传统印刷的标准来制定数字印刷的标准,所以在选择配套的数字印后设备的时候对于设备的品质、稳定性、精度等都会有比较高的要求,自然其选择的设备装订出来的成品都是质量较高的。而占数字印刷市场很大份额的数字快印企业,对于数字印后设备却极少问津,原因就在于很多数码快印企业不是从印刷出身的,所以对印刷的很多环节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标准,不管是印刷环节还是装订环节,都是只能达到满足非专业客户的印刷和装订需求。
目前国内数码印刷企业的印后设备基本上属于定位比较低端,价格很便宜的国产产品,很多企业的观念还没有改变,认为印后设备不需要投入太好的设备。客户的使用反馈来看,这些国产的设备,在性能上都只能满足基本印后加工作业,但是在生产过程中,这些设备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影响正常生产的进度。前段时间我们拜访了一个郑州的快印公司,他们买了台北京生产的国产胶装机,机器使用一年后故障率就非常高,三天两头的找供应商做维护、维修,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作业。廊坊的一家数码快印企业,有一台国产的切纸机,供应商给其准备了4把刀片,一般正常情况只需要准备2把即可,为什么这台切纸机需要4把刀片呢?就是因为刀片的制作材料太普通,正常作业生产的情况下都需要一天一换刀片,如果遇上活多加班,或者裁切数量激增的情况,甚至半天就得更换新的刀片。这么多刀片看起来好像不耽误企业的生产,但是频繁更换刀片其实也是在消耗正常的工作时间。对企业的作业生产的连续性有不小的影响。刀片还得频繁去打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从目前快印企业的情况来看,国产的印后设备在功能上基本能实现印后作业的要求,但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的材质、加工装配精度、产品附加值等等。材质这方面也许是国家大环境形成的,材料的质量影响到制造工艺和产品性能。还有在稳定性,可靠性,成套性方面,自动化程度相对也比较低,裁切精度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主要原因,包含几个大的方面,由于中国工业基础较差,虽然在高速发展,但是离国际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最后是国内的各种零配件加工件的质量相对标准不高,因而难以生产装配出高精度的产品。例如国产的切纸机,很多机器型号在外形上跟进口的切纸机类似,甚至操作界面都十分接近,价格却比进口切纸机低很多。但是机器一旦运行起来,无论从裁切精度,工作稳定性,可靠性等还是能感觉出来不小的差别。比如说国产的液压系统普遍容易漏油,很多企业切纸机后面地板上全是油印,既影响企业的整体环境,漏油还给设备的维修保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国外进口的切纸机,在精度和稳定控制上的确比国产的要高,有的用了20年的切纸机还能保持一个很高的裁切精度和稳定性。甚至二手的切纸机在欧洲还是属于高保值的二手热销产品。
中国数字印刷企业该如何选择优质的印后装订设备。
目前国内数字印后设备的功能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商业印刷和包装印刷多样化的需求。现在市场上的数字印后设备基本是围绕装订工序开发的,具备其他功能的数字印后设备还非常少。一些在印刷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印后工艺,如模切、覆膜等,在数字印后设备上的选择余地还非常小,同时相应的设备供应商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推广。
短时间内虽然国内劳动力成本在逐年上涨,但相对欧美等地区还是低很多,对比上百万元的设备投入,国内劳动力的使用成本还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没有给印刷企业形成短期内的人员压力,但是目前人工的短缺,从业人员的流动都已经在此消彼长,企业都是看在眼里,但是迫于无奈都没有切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只能放任这种现象。但从目前欧洲技术领先的数码印刷企业的工厂里看,各个环节的人工极少,基本上数码印刷和印后设备都是联动工作,只有一两个工人在操作,基本实现印刷装订的完全自动化。所以从目前国内的数码印刷企业发展来看,目前想通过印刷环节来体现差异性基本是很难实现了,印刷设备基本都是目前主流的数码印刷厂商提供的,大家的印刷质量都是相当的,所以要想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目前来看还是要在印后装订领域,目前纵观市场80%的数码快印企业都是选择国产的印后设备,这些设备做出来的产品都是类同的,很难区分优劣势,而现在随着竞争的加剧,一方面要改变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的成品美观度,所以内部要有优质稳定的设备供员工使用,稳定可靠的设备不光是良好成品的保证,也是让员工能够更加高效开展工作的保障,员工工作起来积极性和安全性也更高,对外又可以让客户感受到成品装订质量的不同。
所以目前的数字印刷企业一定要眼光看长远,只有在你先行一步的时候,你才会有超越别人的可能,始作俑者,风险与收益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