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指出“我国…已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印刷大国,但还不是印刷强国…印刷机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等问题。同时,全球印刷业正朝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印刷业面临着弯道超车的巨大契机”;提案希望“政府支持印刷企业利用海外并购等手段掌握最据市场潜力、代表市场未来的数码喷墨技术,推动印刷业像高铁一样,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迅速做大做强。”
提案可谓说到了印刷人的心坎上!近年来,印刷业从昔日的“高科技产业”、“朝阳产业”、“文化产业”、“都市工业”逐步沦为“污染行业”、“夕阳产业”,可以说其社会地位每况愈下,从业者信心愈发不足。在印刷机械制造领域,有的龙头企业“未战而弃城池”,一众明星企业不见影踪;印刷厂在环保重压下如坐针毡,尤其是京津冀的印刷厂,每逢雾霾天就成了“千夫所指”,但凡雾霾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则不得不停产限产。印刷业还兴起了一股公司名称“去印刷化”的热潮,且这股热潮在一些大集团、大企业中蔓延,穿上“印刷”的外衣似乎不吉利了。
正因此唐瑾代表的呼声才显得弥足珍贵。事实上,造成今日印刷下滑之势,有不可逆转的我国经济转型的原因,有沟通不足导致决策部门对印刷业的误判。但是,最为关键的是,行业没有核心价值,导致政府不重视印刷业,确有其“理所应当”之处。而且,政府部门对印刷业的重视也远不如之前,局部而言,政府还有“弃印刷”的可怕倾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印刷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却在倒退。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中国诞生了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当时王选面对的是长驱直入、席卷国内市场的国外照排系统。然而,王选团队硬是凭着卓越的技术,把国外系统全部赶出国内。相比之下,今日中国有的印刷设备制造商,别说把国外技术(厂商)赶出去,自己先“逃跑”了再说。
当然,这是两个时代。当年我国面临“出书难”的问题,刚改革开放时出一本书需要一年多。后来国家痛下决心,曾分别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安排261个项目,投入印刷技术改造资金29.45亿元,用于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和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这一下子就将我国的印刷技术水平提到了新的高度。但我国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后,笔者发现,国家对印刷业的重视,已不再体现了进行跨部门联合和组织,并且投入资金十分有限。企业之间各自为政,装备技术不成气候。
或许是当年国家意识到,不提高印刷水平,会严重影响文化信息的传播。故而狠下决心。今天,正如唐瑾所说“我国印刷产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与动力不足,数字印刷技术装备完全依赖进口。这意味事关新闻出版业发展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印刷业就像被人卡住了‘喉咙’,没有自己的话语权”,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吗?
我们期盼,唐瑾委员的提案能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认真审读和回复,有关提案建议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当然,每年两会的提案众多,政府主管部门是否重视、或是否在当前阶段就予以重视,与提案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性、紧迫性相关。
附:唐瑾委员提案的要点概述
提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我国数码喷墨技术的现状特点及意义,主要观点为“我国印刷业数字化比例低”、“数字喷墨代表行业未来,我国不掌握核心技术”、“喷墨印刷对于出版业意义重大”。
提案第二部分,希望我国政府从四个方面支持我国的喷墨印刷技术的发展:
政策上,“希望政府加大对(喷墨印刷技术相关企业)国产品牌的支持力度,在关税等环节支持国产设备进出口”;
技术引进方面,“以财政等手段支持相关企业加快对喷墨打印头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与再创新,实现数字印刷机的国产化”;
配套建设方面,“政府与相关领导部门要重点扶植相关企业,加快配套体系的建设”。包括:支持喷墨印刷设备的研制;加大对于数字印刷连线印后设备的研发与生产的支持;加快针对UV墨水、水性墨水的研发与生产配套的建设;加快适合喷墨印刷使用的印刷纸张的研发;扶持数字印刷技术在重点用户中的使用;重视印刷云平台的研发;
最后,提案“恳请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对该建议予以大力支持、扶助”:大力推动印刷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印刷产业结构性调整,增加我国印刷业的高端产能。
——更多印刷新闻,更多共享服务,尽在纸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