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既是一座天然石拱桥,也是“中国古法造纸之乡”的名字。石桥村坐落于贵州丹寨县南皋河畔,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山民,以他们对祖先执着的崇敬,传承着远古先人的造纸工艺。
走进石桥,便走进了一片神奇的土地。古朴的村庄依偎在大山的怀里,一条小河蜿蜒穿过石拱桥,绿水微澜,清澈见底,偶尔传来妇女捣衣的声音。吊脚桥下,几架水车不停地转动,在风中哼唱着古老的歌谣……延续千年的丹寨皮纸,就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滋养生成。
千年溶洞里飘来的草木暗香
来到南皋河边“大岩角”石壁下,有一座千年溶洞。溶洞宽百米,高80米,似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遮盖着脚下竹木搭成的天然作坊。一股清泉从溶洞深处汩汩流出,石壁上草木郁葱。村民说,溶洞周围草木资源丰富,水质好,而且恒常低温,让制作出的纸张分外柔韧、细腻,留存千年。
石桥人的造纸工序,与古籍记载别无二致。《本草纲目》写道:“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海人以苔、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丹寨皮纸的原料,就取自当地山林的构树、杉根。
构树作皮,山泉溶浆
每年三到五月,村民上山采集构树枝,剥皮晾晒,经反复蒸煮、漂洗,做成柔软的棉絮状构皮麻。将构皮麻浸入山泉水,加入仙人掌的汁液搅拌均匀,便做成白粥状的纸浆。
抄纸
抄纸是造纸成败的关键,也是一项最具视觉美感的工序。只见师傅把纸浆倒入石砌的纸槽,纸槽内清水荡漾,纸浆悬浮于清水之中,若隐若现。将平整好的筛网框,往纸浆池中一压、一摇、一摆,竹竿弹跳之间,他已揭开纸框,连纸带筛送到湿纸堆上。这是技术性很强的活路,纸张的厚薄、均匀、平整度全靠这道工艺。
晒纸
将皮纸固定在木框上,在石壁旁的空地上错落摆放,就像平地起了一座纸的迷宫。润泽的古老纸张,呼吸着山谷的清风。
揭纸
最后一步,屏息凝神,撕下薄如蝉翼的天然皮纸。
皮纸质地柔韧,耐腐蚀,是除了宣纸之外最优秀的国画用纸之一,还是国家修复古籍的必备材料。石桥人亲手制作的皮纸,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各地藏馆、艺术家的手中,默默地延续着文化的生命。
花草纸,留住青春的纸中琥珀
几年前,石桥人主要制作样式简单的传统皮纸,直到几位香港客商来求制一种“藏花”的纸,村民们才发明了美丽的花草纸。
花草纸,是在纸浆未干时,铺上山中的花草风干而成的皮纸。趁早上有露水的时候,女子上山采来鲜花,然后直接放进专门准备好的纸浆模,浇上一层纸浆,保留鲜花原汁原味的色泽与形状。
半透明的纤维中,隐隐透出花瓣和叶脉的纹路,如同少女吹弹可破的肌肤,又如纸中琥珀,气质清新。用花草纸做成的书籍、贺卡、手提包等小工艺品,倍受海内外游人的青睐,渐渐让这个隐世古村落芳名远播。
永生的古村寨,永生的古法纸
如今,石桥村有一百多户苗汉人家传承着古法造纸技术。溶洞的作坊旁,供奉着蔡伦的牌位,每年春节,石桥人都会进行祭祀仪式。身着盛装的苗族妇女、孩子聚集在石桥下,长老摆上祭祀的供品,神圣而虔诚。造纸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天然的信仰。
平日,石桥人造纸之余,还会教客人DIY花草纸、做工艺品,有客人从日本、北欧远道而来,他们都能轻松愉快地交流,此时的石桥人,和一个现代人无甚分别。但到了晚上,他们又会身穿华服,伴着美酒与古老的音乐高歌起舞,仿佛回到远古文明。千年丹寨,是石桥人的根,而一张张古法纸,则是他们走向世界的大门。
年复一年,石桥村延续着传统的习俗,一如他们所造的纸,保持着最原始自然的本色。古老和青春,在这些人、这些美丽的纸上存活着,是故乡的水土滋润着他们,让这个纸乡石桥的纸香得以永远延绵,既能追寻过去,亦能够走向未来。
“纸引未来”是造纸印刷包装产业链B2B共享服务平台,集行业资讯、行情分析、在线交易、集中采购、竞拍、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产业链服务平台。实现了需求侧和供给侧的高效连接,从而推动行业供给侧的转型升级,助力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行业企业提供解决融资难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