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位广东惠州的游客并不了解,新疆林区壮丽美景的背后,有着无数人的心血与奉献。
生态旅游建设让林区“活起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疆林业主要以采伐天然林生产木材为主,森林资源的不断消耗使当地付出了生态代价。而特殊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分布和水资源状况,客观上决定了新疆必须加强天然林保护,构筑生态屏障。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制定、实施了木材生产由山区天然林向平原人工林转移的战略,开启了新疆天然林保护发展之路;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正式实施,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开始实行严格的天然林保护制度,主动调减商品材产量。
1998年至2004年,新疆天保工程区木材产量由每年28万立方米快速调减到8万立方米;从2005年起,新疆主动停止了每年8万立方米天然林采伐计划,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面禁伐。
数字的减少看似简单,背后却困难重重。
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主导产品,林场和一些森工企业效益急剧下滑;再加上创收来源有限,积债缠身,森工企业一度面临巨大的行业亏损。
“很多特困企业职工收入非常低,不少人面临下岗分流,不断有人上访……”自治区林业厅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产业发展办公室书记林春亮对此深有感触。
本着“花钱保生态”的原则,在依靠国家天保工程资金维持林场运转、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寻找林业后续产业成为林场的重要出路。
以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苏分局为例,在东西长150公里的辖区内,一开始连一条柏油路都没有,到处是戈壁滩的石头路;管护站几十公里才有一条路,独门独院、无水无电。
为了改变困境,林场充分利用天然林资源优势,在森林旅游上做文章,开始建设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
修路、景观改造、提升服务……几年来,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到2016年底,通过旅游和日渐深化的康养产业,职工人均收入达5.68万元。
乌苏分局的做法是新疆实施天保工程后立足优势、挖掘自身潜力的一个缩影。目前,新疆以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为重点,已批复建成了65个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已成为新兴产业。仅喀纳斯景区,2016年接待游客141.3万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2.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38元。
林区职工的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林场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化,林区职工的角色正在从培育、采伐森林,向森林管护、资源培育、旅游服务、种养加工等多个行业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