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造纸
72岁的杨占尧是当地有名的手工造纸能手,因为能抄出一丈二尺的大国画纸,曾被县里评为“纸状元”。300多年前,杨家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从湖北麻城孝感迁徙夹江。当年,入川先祖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当地造纸户的作坊里做伙计学手艺,逐渐成家立业,成为名噪一方的造纸大户。杨家将立家之本的手工造纸手艺作为传家之宝,传至杨占尧已有12代。
杨占尧展示手工纸
夹江手工造纸曾遍及全县“四镇、五乡”,从业人员近8万人。至今,手工纸产量仍居全国前列,花色品种多达140余种,形成了书画纸、染色纸、纸制品三大系列产品。
杨占尧说,以前每年五、六月和十、十一月,马村山岭茂密的竹林深处,伐竹的山歌都会此起彼伏,人们将百万斤生嫩竹砍下,运送到山下的大池窖进行水沤杀青、槌打、浆灰、蒸煮、浸泡……历时3个多月,才能造出一张张洁白的手工纸。
“砍其麻(竹)、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这座立在夹江县迎江乡古佛寺的“蔡翁碑”,从清代道光十九年保存至今,上面镌刻的这24字概括了夹江手工造纸的沤、蒸、捣、抄四个环节,包括72道工序全过程。
严格按照72道工序生产的夹江纸,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与安徽宣纸齐名,一同被国画大师张大千赞之为“国之二宝”。
为展示夹江手工造纸的悠久历史及其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夹江修建四川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它曾经是全国最具魅力的百家博物馆之一。1996年,博物馆搬迁至千佛岩景区内佩玉泉旁,占地面积约18亩,展馆面积约800平方米,以丰富的史料馆藏再现这项珍贵的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