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承包增收、工人计件增效,社会各阶层均改善了经济状况,那时的社会,不断地向帕累托最优演化,实现了社会的不断繁荣进步。
2016-2017年,原纸涨价,纸板也涨价,纸箱厂却涨不了。虽然上游赚得盆满钵满,下游却遭受了损失,就违反了帕累托最优。这样的事情,就不会长久。
实现帕累托改进,有一个前提,交易必须是自由的。也就是说,不受干扰地自由交易,才会往帕累托最优的方向递进,这也是市场经济最令人神往的公平状态——它会自动地让社会效率实现最优。
总会有人认为行政干预比市场更有效——比如供给侧改革。不知道是谁编了这么文绉绉的一个“学术名称”,解释一下就是:此山是我开,要买拿钱来!通过管控与缩减上游的供给量(排挤掉没有资格的产能),原材料就会上涨,让下游产业以至消费者,花钱买单,以实现让上游产业获利。就这么个玩意儿!
严控外废会让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更高吗?不会,因为废纸量不够,国废就涨了,于是原纸就涨了。同样的东西,得多花一倍的价格买。
控制废纸含杂率让成本更低了吗?没有!因为让老外下苦力分捡垃圾,比用自家的民工,成本高出很多。即便进口的废纸全是纯净的,甚至变成纯废纸浆进口,总比在国内完成这些事情成本要高很多。
直接从第三国进口原纸,更划算吗?也没有!从国外买多少,自家就会少生产多少。开工率下降,成本也会高,固定资产投资也浪费了。
下游得到实惠了吗?更没有!馒头还是那个馒头,每餐还是得吃两个,只是这个馒头更环保,所以得多花一倍价钱。
马拉隔壁的!什么好处都没有的事情,干嘛就发生了?
对啊,没道理的事,发生了,就得付出代价。
需求,在旺盛的时候,觉得进无止境。但是,消费的欲望只需关闭那么一小丢丢,立即会在市场中显现出来——手机销量下滑、汽车销量下滑、零售市场下滑、大宗商品都掉价……
只要是非刚需,说没有就没有了。去年还貌似产销两旺的包装产业,今年就立马给你打七折!内需不旺,还叠加跟进了“毛衣战”,准备在赌大小的道路上走到黑……
改革开放40年了,以前我们遇到的都是需求带动供给涨价,就是供不应求导致的涨价,以引导社会增加投资、提高供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是最良性的经济发展阶段。
最近几年,即便需求不足,也能涨价,确实让人民群众增长了见识。
A价格上涨、B价格下跌;①需求增长、②需求下降。一共就A①、A②、B①、B②四张牌,上涨的两张都打出去了,剩下的牌,看还能怎么打?
目前看来,这四张牌打出去的顺序很可能是这样的:需求增长价格上涨(良性上涨)→需求不涨价格也涨(深薅羊毛)→价格下跌刺激需求(回心转意)→需求回升无望价格继续下跌(彻底玩完)……如果真演化成第四步,那就凉凉了。
说到底,一句话——
任何不以消费提升为基础的涨价,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