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西东,同一种东西的叫法各异。大家常吃的馄饨,就还有叫“抄手、扁肉、云吞、包面…”的。
许多东西,叫习惯了,也就习以为常,倒成了地方特色。
大家司空见惯的废纸,因为“成色”不一,也派生出了丰富的名称。且看如下废纸价格信息——

上面出现的名称,黄板、统货、页纸、坑卡、小花、纸皮、箱板、超市纸、纯啤酒箱……林林总总出现了21种,再加上按含量比例以区分级别,废纸品种的名称确实太丰富了。所有出现的名称罗列如下——

上面的有些名称一看就懂,有些只能猜。你常用的名称,在另一个地方,却可能有另外的叫法。
网络时代,我们不仅想看到行情的文本信息,一定还期待着废纸名称规范化,这样才能同口径对比。如果能够这样,废纸价格信息将会更有价值深度。
一切让大众不容易看明白的信息公布方式——都是耍流氓!
谁能将废纸价格做成如股票行情般精准表达,即将成为这个门类的先行者。
关于废纸的标准分类,有现成的国标——《废纸分类等级规范SB/T 11058-2013》。

该国标已将废纸按来源与用途分为8类:①废纸箱(一~四级)、②废报纸(一~四级)、③废铜版纸(一~三级)、④废页子纸(一~三级)、⑤废牛皮纸(一~二级)、⑥卡纸(一~二级)、⑦废书杂志(一~三级)、⑧特种废纸。
把上述标准列表如下,能够看得更清晰,总体上看,基本符合现有的废纸分类特点。
但在现实中,情况很复杂,有较多的废纸状态虽然不符合上述分类,但依然存在着大量的交易,比如废白纸以及上述8种废纸的混杂情况。
因此,在国标的基础上,再增加“废白纸”、“混合废纸”两类,整个分类体系便更接近实际情况。这样就形成如下10大废纸门类,2~4个等级,共32个价格品种,这应该能够涵盖>90%的废纸交易品种了。如下图:

既然名称、级别已经被标准化了,根据全国各地和废纸行情,将价格填入相应的格子里,这样对比看起来,是不是更清晰明了了呢?
至此,就完成了从混杂的废纸名称,向标准化名称整合的过程。回顾一下,如下图所示:

从今以后,全国各地的废纸报价,若以如上方式呈现在您面前,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