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承兑汇票因银行信用担保,成为很多大中企业周转资金,缓解资金紧张,延迟付款的常用工具。然而,近期市场却传来“承兑汇票的使用加大了中小企业成本”的声音,由此引发业内关于这一融资工具“全面取消还是健全发展”的热议。
承兑汇票违规频遭处罚
对于银行而言,银行承兑汇票包括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持票人将票据在到期日之前卖给银行,也就是所谓的贴现。票据贴现后就成了银行表内的贷款,即为票据融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的表外融资,体现了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支持。
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承兑汇票违规案件也时有发生。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银行因盲目扩张业务,降低票据业务准入门槛,对票据贸易真实性确认流于形式,未按要求严格履行票据承兑的相关程序,对相关证明文件核实审查不严,存在相关要素不齐全,增加了银行票据贴现业务风险。
大连银保监局近期开出的罚单中,就有多张指向承兑汇票违规。
近日,华夏银行大连分行因“对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来源审核不够严格,未能有效识别保证金实际来源于本行贷款或贴现资金,信贷资金回流本行作银承保证金”,而被罚款50万元。浦发银行大连分行、哈尔滨银行大连分行也分别因“滚动开立无真实性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不严格,导致形成大额信用风险”,而各自被罚5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导致上述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银行承兑汇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内控制度存在盲点和漏洞;有的银行承兑汇票法规不尽完善,业务操作规程不尽严密,审核不严;还有一些问题则发生在银行经办人员身上,比如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致使不法分子钻了管理和制度上的空子。
票据市场有待健全
相比银行罚单,业内近期对于承兑汇票的关注,则更多地聚焦于中小企业对于这一融资工具的探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刘学敏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力度的建议》,其中建议全面取消承兑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在刘学敏看来,承兑汇票是当年为解决现金不足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发展到现阶段,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承兑汇票的使用却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和风险。
作为支付凭证,银行承兑汇票成为很多企业周转资金、缓解资金紧张、延迟付款的常用手段。因具有较强的银行信用作保证,承兑汇票被称为“可以流通的欠条”。
但有小微企业反馈称,在实际运用中,这个“欠条”的流通却并不通畅。一是影响资金周转,因承兑汇票有半年或一年的期限,企业的流动资金滞后,影响各项经营活动,增加财务成本;二是贴现进程困难,企业不仅需要缴纳各种资料,还要付出时间成本,承担高额利息。“持票企业拿承兑汇票去银行贴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既有繁杂资料的手续过程,还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
要扶持微小企业,取消承兑汇票就是最大的扶持,现在大企业付货款几乎都是承兑,微小企业购材料、工资、交税、付利息等等都要现金。这样就出现贴息,现在贴息3个点多,这无疑利润就少了,这日子怎么过。
可以说,承兑汇票就是银行和大企业联合盘剥中小企业的吸血鬼。
那么问题来了:承兑汇票还要吸中小企业的血多久?究竟何时能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