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欧洲媒体业不同,美国的媒体融合与中国的媒体融合也许有不少相通之处。经历过各式维权后,中国媒体纷纷将自己的新闻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今日头条”上,而《华盛顿邮报》,两个多月前也宣布将所有新闻同步发布于Facebook的媒体平台Instant Articles上。正如“今日头条”也许成了当下中国最大的新闻聚合平台 ,Facebook也在美国成了最大的新闻聚合平台,除了《华盛顿邮报》,和它签约的还有《纽约时报》《每日电讯》等,甚至还有同是新媒体的赫芬顿邮报、BuzzFeed等。
Instant Articles的强力竞争者,苹果的新媒体平台Apple News则在今年6月推出,签约媒体包括《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卫报》和《经济学人》等。如今,苹果正在紧锣密鼓地为中国市场推出特别版Apple News。
两年前,人们哀悼亏损的《华盛顿邮报》不得不被大亨贝索斯收购,两年后,拥抱互联网的《华盛顿邮报》访问量已达6690万,击败《纽约时报》(6580万),同比增长近59%—同样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雇用了更多记者,而不仅仅是扩充技术和营销团队。
就在一年前,媒体融合还是一场极具争议的痛苦纠结。一年后,转型与融合已经成为纸媒的常态,并将继续大规模地在中国数量庞大的媒体业中发生。
美国媒体的转型要先于中国。这背后既有技术的推动,也有政治和经济力量的影响。就整体而言,美国的传媒产业无疑是成功的,它既是美国财富的主要来源,也是如今美国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来源。借由着传媒这一载体,“美国梦”持续不断地传播至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国媒体也有“中国梦”,从印刷媒体到电子媒介,从互联网平台到移动端,技术和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快速变化,让媒体不得不迅速调整。对于期待深度转型的中国媒体,美国主动寻求媒体融合以及传媒产业整体发展的经验,多少会给人带来期待。
媒体融合进行时
老牌报纸《纽约时报》,因为推出了第一款面向智能手机和谷歌[微博]纸板头盔的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两个月来备受关注。这是《纽约时报》第一次推出虚拟现实新闻产品,名为“NYT VR”。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纽约时报》将会提供360度场景的新闻报道,读者可以体验到身历其境的感觉。
虚拟新闻客户端的推出,建立在“移动通讯为先”的大背景下。美国数码科技发展迅速,已经超越桌上计算机范围,转战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设施。2014年的数据显示,对于多数新闻机构来说,移动终端的阅读量已经超过电脑终端,移动终端成为新闻采编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不论是传统的电台及报刊,还是纯网上的出版机构,优先发展的首先是移动平台。
《纽约时报》并非第一个尝试虚拟新闻的传统媒体。此前,《华尔街日报》、ABC等媒体都曾试图引进这种新工具,以充实自己的新闻兵工厂,但迄今为止却还未成功。《纽约时报》公开表示,此次在虚拟新闻上下了很大的赌注,并非只是跟风以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
虚拟新闻只是《纽约时报》众多科技尝试中的一种。新闻业使用互联网的历史不长,但短短20年里,新技术革命发生,被视为“夕阳行业”的传统纸媒,从多年前就开始尝试各种探索。《纽约时报》目前的网站、手机客户端、平板客户端等各种数字新闻产品,已经拥有100多万付费读者。不过,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美国知名在线新闻平台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等数字化媒体相比,《纽约时报》的新媒体还难以匹敌。
“十多年来,媒介融合一直是美国媒体的强大趋势。这导致的第一个结果就是,现在所有的新闻机构,本质上都是多媒体。比如,大报提供音频剪辑、视频和幻灯片,大广播公司提供图片、视频、广播和播客,主要的电视新闻采编有自己的网站,并且提供文字、图片和视频。他们都雇用有多项技能的员工,他也创立可跨平台展示才能的工作团队。”波士顿大学新闻系教授Christopher B. Daly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