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进水闸门越关越小。
自从2018年开始,通过严控外废含杂率、外废进口许可制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外废进口量。
2016年外废进口2850万吨、2017进口2572万吨、2018年只有1703万吨。2019年全年预计进口外废量只有1100万吨左右。外废利用量仅有2017年的43%。
另一方面,“原纸-废纸”循环导致存量减少。
1吨废纸只能出产成品原纸0.85吨,1吨原纸做成纸板、变成纸箱、包装商品、包装物废弃、回收废纸、废纸打包……最终被造纸厂回收,能够收回0.8吨吗?
当废纸补充量无法弥补损耗量时,“废纸-原纸-废纸”循环是逐级减量的,这就叫“废纸存量效应”。
2017年是预期废纸进口会收紧,从而引发市场连锁应激反应,导致原纸价格翻倍式上涨;2018年正式启动严控外废措施,也爆发过涨价行情。然而,涨价导致了需求端“塌方”,熄灭了涨价的烈火。
不论需求少了多少,废纸“循环减量”已成定局,并且已在造纸端显现——拒外废1000自损产能850,导致2018年造纸厂开工率严重不足。经过2019纸价的寒冬,小型造纸厂大面积亏损直至退出市场,严控外废清盘小产能造纸厂的目标顺利达成。废纸存量效应,随着时间积累,慢慢形成了拐点。
从今年8月底开始,大造纸厂小心翼翼地试探性涨价,稳扎稳打,升幅已近5%,会不会到年末时积累一个涨停板呢?这种趋势不容轻视——表明废纸存量效应已开始显现!
“废纸-原纸-纸箱-商品-废纸”的循环周期估计有4个月,相当于原纸这碗“水”每4个月倒一次,现在收回的废纸,相对于2018年初已是第5个周期结束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共20个月)如果最初的那碗“水”每月是400万吨(对应4800万吨年造纸量),在进口废纸总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循环5次后,可以维持的造纸产量是多少?
答案是:期初的400万吨会变成现在的210万吨,仅有原产量的52.5%。
不是说还有进口原纸吗?对,如果按每月20万吨原纸进口量来补充到废纸里——
答案是:期初的400万吨会变成现在的232万吨,仅有原产量的58%。
造纸厂还会添加纸浆、木浆啊!具体数据本编不清楚(总占比不会大),若你知道数据,可以自己算,自己得出新的结果。
由于废纸的“循环减量效应”显现需要的时间周期长,一个循环周期至少4个月,如今已循环了5次,按上述推算,原纸产量应该已下降到2017年的六成左右。也就是说,经过20个月的废纸循环,造纸产量的下降曲线,已赶上了纸箱包装需求下降的曲线,极有可能已达到了供需平衡的拐点,所以才拉开了原纸价格回升的大幕。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上面的数据推算,本文不多作解释。数学不好的直接看上面的结果即可。
最简单的,对比一下同行朋友生意的变化量,就可知道准不准了。公开查到的造纸产量数据是:2017年4720万吨、2018年4250万吨。一直对这个数据深表怀疑:少进口了800多万吨废纸,商品出口还会带走大量包装物,居然只减少470万吨造纸量?意不意外?
(即便不准的数据也附后参考)
所以,本轮纸价触底回升,不能仅用“套路”一语概之,极大可能是供需平衡的拐点到了。近期,又有大型造纸厂提前告知春节停机计划,也说明确实没那么多纸可造了。国内减少的废纸、损失的产能,只能靠海外工厂输入了。(一年前就说过了,可点击查看)
包装下游,早已对涨价脱敏,需求惨淡摆在那儿,涨个锤子!不信了!
不信也是对的,真正对市场有害的,是对市场形势的过度解读与曲解。但市场中所蕴含的基本准则,是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刚刚过去的双11,天猫成交2684亿。其它各路电商也有大幅提升,表明了刚需的集中释放。
中国人有年末释放需求的传统,均需要包装支持,这也为纸价反弹提供了土壤。
可以这样讲,由于“废纸存量效应”凸显,造纸生产、消费量平衡的拐点已到来,任何增加的需求,或将成为纸价回升的助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