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北京时间3月1日早10点,韩国、日本确诊病例数分别达到3526人、245人;欧洲确诊病例数达到1492人,意大利最多,为1128人;位于西亚的伊朗,确诊病例数达到593人。
此外,德国、法国、西班牙、美国等主要欧美国家,新增确诊病例也呈上升态势,疫情警报提前拉响。
德国卫生部长在2月底的一次发布会上表示:我越来越坚信:德国躲过这场疫情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为应对可能爆发的疫情,美国国土安全部呼吁民众储备好两周的食物、饮用水和必备的药品。
世界卫生组织则在2月28日,将本次疫情的全球风险上调至最高级。
受疫情蔓延带来的心理恐慌影响,包括欧美亚股市、原油、贵金属、商品期货等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在2月最后一周内近乎全线下跌。跌幅之大,出人意料。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不管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似乎都越来越难以独善其身。它总会以某种方式,对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当然了,相对于金融、资本市场之类的大话题,三好同学更关心的还是:疫情不断蔓延,对印刷圈可能带来的影响。
比如,四年一度的德鲁巴印刷展,可能受到多大的冲击?会不会延期?
德鲁巴面临考验
圈内老板对德鲁巴大多都不陌生,即使没过去,多少也会有所耳闻。
作为全球印刷圈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展会,德鲁巴创办于1951年,目前为四年一届,先后已经举办了16届,展出地是德国著名的会展城市杜塞尔多夫。
上届德鲁巴于2016年举行,展出面积近16万平方米,共有来自54个国家的1828家参展商参展,来自183个国家的约26万名观众参观。
尽管与巅峰期相比,人流量有所下滑,德鲁巴迄今仍牢牢占据着全球第一印刷大展的位置。
顺便说一句,从展出面积和观众数量两项主要指标来看,紧跟在德鲁巴后面的三个展会貌似都来自中国:均是四年一届的北京印刷展和广东国际印刷展,以及两年一届的全印展。
即将到来的德鲁巴2020,计划展出时间是6月16-26日,目前离开展只剩下约3个半月时间。然而,疫情开始在全球,尤其是欧洲蔓延的势头,却大大增加了展会前景的不确定性。
2月11日,德鲁巴主办方曾在面向中国市场的官方微信号,发布了致中国参展商及观众的一封信。
信中表示:无论是主办方还是杜塞尔多夫市,都已经做好了完善的准备,2020年德鲁巴将如期召开,并欢迎来自非疫情重点地区的中国参展商和观众参加。
以当时的疫情态势来衡量,这样的表态没有任何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截止北京时间2月11日17时,中国之外各个国家累计报告的确诊病例数还只有441人。
其中,除了停靠在日本的“钻石公主”号游轮,新加坡确诊病例最多,为47人。在欧洲,德国、法国最多,分别为16人、11人,其他国家为零或个位数。
然而,疫情蔓延的速度超出了预期:在短短20天时间里,韩国、日本、伊朗确诊病例数大幅增加,意大利成为欧洲的重灾区。德国的确诊病例数,也从16人增加到了99人,且增量主要出现在最近一周内。
2月27日,德国卫生部长还明确表示:反对一刀切地取消德国一切大型活动。第二天,言犹在耳,全球最大旅游展主办方柏林展览公司却宣布:取消原定于3月4日开幕的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
这届展会原本预计吸引180余个国家超过1万家参展商和16万名观众参加,成交额可达70亿欧元。
不断升级的疫情,却让它在即将开展之际被紧急叫停。因为主办方无法满足柏林市有关部门的如下要求:确保所有展商和观众,都必须证明其既不来自被德国官方认定的风险地区、也没有接触过这些地区的人士。
显然,对任何一个展会的主办方来说,这都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对德鲁巴来说,它面临的挑战自然不像柏林旅游展这样紧迫。然而,现在或许也到了需要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每届展会前的最后三四个月,对确保像德鲁巴这样国际性展会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一方面,大量国际观众会在这个时间段内,确定出行计划、办理签证,并做好其他各项准备;另一方面,像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路途遥远国家的参展商,需要赶在最后的时间窗口前将展品装船发运。
问题是:在当前这样的阶段,有多少人会冒着陡然增加的不确定性,敲定100多天后的出行计划?
进退都不容易
对德鲁巴主办方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全球主要国家疫情在短期内,比如:3月底前,得到有效控制。
果真如此,即使损失一部分观众和参展商,展会大体可以按照原定计划举行,后续的问题和麻烦最少。
可即使像中国这样实行最严格的管控、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历经40多天的阻击后,疫情之战仍未能取得全胜。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以及其他处在疫情升级边缘的国家,有可能速战速决么?
如果疫情短期内无法得到控制,摆在德鲁巴主办方面前的选择主要有两个:一是早做抉择,展会延期;二是不为所动,继续按原计划推进,等待局势明朗。
在当下这个时点,离开展还有3个多月,时间尚算充裕,“取消”基本上不会在选项之内。
在延期和按原计划推进两个选项中,不管主办方如何抉择,都会面临一系列现实的问题。
对第一种选择而言,至少有两个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根据展馆的档期,确定新的展会时间;二是与参展商沟通,取得谅解、达成一致。
第一个问题相对好办,第二个问题就要麻烦得多。印刷展重型装备较多,很多厂商还专门根据德鲁巴的展期确定研发、生产和新品发布计划。一旦决定延期,主办方首先应该取得参展商,至少是部分主要参展企业的认可。
由于事涉企业市场营销计划的调整,再加上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由此出现部分参展商退展或调整参展面积的情况,恐怕在所难免,但数量应该不会很多。
如果选择第二个选项,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在赌运气。如果赌对了,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熬过眼下的艰难时光,就可以云开雾散见彩虹,继续按原计划执行。延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完全不需要考虑。
可如果赌错了,疫情继续蔓延,防控时间拉长,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会更大。
道理很简单。假如错过延期的最佳窗口期,等到四五月份,大部分海外参展商的重型装备已经装船发运,再发现形势不对调整展期,麻烦会更多、损失会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由德国联邦内政部和卫生部联合组成的新冠病毒危机管理小组,在2月28日已经做出决定:实施更加严格的入境健康状况报告,并制定了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准则。
还有消息说:鉴于疫情影响,危机管理小组已经建议取消大型活动。柏林旅游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临时叫停的。
假如这样的管控措施延续到四五月份才结束,即使德鲁巴排除万难能够如期举行,恐怕也会人流稀疏,效果大打折扣。
因为很多国家的印刷人像咱们一样,必须拿到签证才能前往德国。到时候,老板们即使依然有意前往,临时办理各种手续也未必来得及。而在德鲁巴2016的观众中,有75%来自德国之外,32%来自欧洲之外。
更极端的情况是:如果一拖再拖,等到时间临近,才发现无法正常开展,那就不是延期的问题了,大概率只能取消。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恐怕是主办方无法承受之重。
德鲁巴的困惑与突围
当然了,三好同学相信:德鲁巴的主办方想必已经行动起来,在各种可能性中寻求最稳妥的预案,他们肯定不想也不会让最极端的情况发生。
在这里,不妨做一个假设:假如德鲁巴延期,会延到什么时候?
在三好同学看来,推迟一两个月,没有太大意义,至少3个月以上才算比较稳妥。因此,如果延期,德鲁巴大概率会推迟到10月或以后。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德鲁巴作为全球第一印刷大展,本身已经面临不小的压力。
可为例证的是:德鲁巴2016的观众数量,比2012年下滑超过17%;与高峰期的2000年相比,更是少了近40%。
为办好本届展会,德鲁巴主办方在全球进行了一系列推广,并发布了振奋人心的行业调查报告。
不知道,在疫情突然来袭的考验之下,德鲁巴2020最终会如何登场,收获什么样的成效?
无论如何,作为今年全球印刷圈最重要的行业活动,德鲁巴2020最终爽约的可能性不大。假如一番波折之后,圈内老板去到德鲁巴,能够看到什么?
本届德鲁巴的主题,被定为“拥抱未来”。在官网上,主办方给出了六大亮点:工业印刷、包装产品、3D打印、功能印刷、未来技术、印刷。
将“印刷”与功能印刷、3D打印、功能印刷等并列,看上去不太符合逻辑,却在无意中反映了当前印刷圈存在的困惑。至少是德鲁巴的困惑,还有突围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通常意义上的印刷与相关市场渐趋稳定,甚至开始缩水,展会、媒体等立足行业需求的服务性业务,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无论是像德鲁巴这样的全球第一大展,还是部分专业媒体,都试图为行业引入一些新元素。比如,工业印刷、3D打印、功能印刷等。
问题是:这些名字中带有“印刷”字样的新元素,到底是印刷圈的一员,还是与“印刷”并列的新物种?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很不一样。
从技术角度而言,工业印刷、功能印刷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印刷技术在特定领域的特殊应用,划入印刷圈似乎问题不大。从产业角度而言,它们的应用主体却又与印刷企业存在着巨大差异,缺少最基本的产业共同体意识。
很简单的例子:恐怕没有多少做印刷电路板或把喷墨打印用于流水线喷印瓷砖花纹的企业,会把自己界定为一家印刷厂。因为它们与印刷企业的产品形态、运营逻辑,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通常说来,这些企业也不会去参加一场印刷圈的展会或关注一家印刷圈的媒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2016年开始,德鲁巴开始有意识地引入工业印刷、3D打印、功能印刷元素,是一种突围,也凸显了它的无奈。
在通常意义上的印刷设备、材料及服务供应商,越来越难以支撑起第一大展的面积与荣耀时,它需要新的参展主体,但这些主体又基本不在既有观众群体的关注范围内。如何取舍与运作,着实令人困惑。
至少在三好同学这样相对保守的旁观者看来,德鲁巴还是属于通常意义上印刷人的舞台。各位老板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