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生产运营情况
1.1主要生产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1.1 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
据江苏省造纸行业协会调查统计,2019年江苏省造纸工业累计生产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达到1473万t,比2018年的1321万t增加11.5%。
1.1.2 主要纸种产量
(1)文化用纸
2019年江苏省文化用纸总产量为408.1万t,占江苏省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的27.7%,比2018年的381.4万t增加7.0%。
其中:铜版纸产量244.8万t,比2018年的239.7万t增加2.1%;双胶纸和复印纸原纸产量163.3万t,比2018年的141.7万t增加15.2%。
(2)包装用纸及纸板
2019年江苏省包装用纸及纸板总产量为899.4万t,占江苏省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的61.1%,比2018年的768.6万t增加17.0%。
其中:瓦楞原纸产量295.8万t,比2018年的255.8万t增加15.6%;箱纸板产量405.9万t,比2018年的371.0万t增加9.4%;涂布白纸板产量78.7万t,比2018年的60.8万t增加29.4%;纸管原纸产量0.9万t,较2018年的6.4万t减少86.0%;涂布白卡纸产量117.5万t,比2018年的76.4万t增加53.8%。
(3)生活用纸
2019年江苏省生活用纸总产量为149.2万t,占江苏省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的10.1%,比2018年的145.0万t增加2.9%。
(4)特种纸及纸板
2019年江苏省特种纸及纸板总产量为16.3万t,包括无碳复写纸、防伪票证纸、热敏纸、纸杯原纸、三滤纸、蚊香片纸、箱包纸板、鞋底纸板等,占江苏省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的1.1%,比2018年的26.0万t减少37.3%。
1.1.3 纤维原料结构
2019年江苏省纸浆总消耗量1156万t,比2018年的1057万t增加9.4%。江苏省木浆、废纸浆、非木浆占比分别为38.2%、61.0%、0.8%。
其中:木浆消耗量442万t,比2018年的422万t增加4.7%;占纸浆总消耗量的38.2%,比2018年的39.9%减少了1.7个百分点。
废纸浆消耗量705万t,比2018年的630万t增加11.9%;占纸浆总消耗量的61.0%,比2018年的59.6%增加了1.4个百分点,折合耗用废纸881万t。
非木浆消耗量9万t,比2018年的5万t增加80%;占纸浆总消耗量的0.8%,比2018年的0.5%增加了0.3个百分点。
1.1.4 实现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及利润
据江苏省造纸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江苏省造纸工业总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84亿元,比2018年的690亿元降低0.9%;实现销售收入687亿元,比2018年的693亿元降低0.9%;上缴税金25亿元,比2018年的27亿元降低7.4%;实现利润62.5亿元,比2018年的58.0亿元增长7.8%;江苏省亏损制浆造纸企业共5家。
1.2 区域产量分布情况
2019年,苏南地区造纸总产量合计1070万t,占江苏省造纸总产量的72.6%,比上年同期的1002万t增加6.8%;苏中地区造纸总产量合计133万t,占江苏省造纸总产量的9.0%,比上年同期的112万t增加18.8%;苏北地区造纸总产量合计270万t,占江苏省造纸总产量的18.4%,比上年同期的207万t增加了30.4%。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苏北地区一些新建生产包装用纸的造纸企业产能释放,未来还会有新的产能落户苏北(APP如东项目及江苏盐城凤程纸业年产55万t瓦楞原纸等项目),对江苏造纸产能的均匀分布起到一定的影响。
1.3 内、外(合)资企业产量比重
2019年江苏省内资造纸企业产量合计373.1万t,占江苏省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的25.3%,比2018年的21.9%增加了3.4个百分点,产量比2018年的289.0万t增加29.1%,内资企业产量大幅提高的原因在于江苏盐城、连云港、宿迁一带新兴的造纸产能逐步释放,导致内资企业比重加大;江苏省外(合)资企业产量合计1099.9万t,占江苏省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的74.7%,比2018年的78.1%减少了3.4个百分点,产量比2018年的1062.0万t增加3.6%,这是部分大型造纸企业产量提升产能波动引起的。
1.4 大中型造纸企业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
国家环保政策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逐步加大,小型造纸企业在多方面都处于劣势,盈利困难,2019年至今减产、停产现象较为普遍。10万t以上的大中型造纸企业2019年合计产量达到1397万t,占江苏省造纸总产量的94.8%,比2018年的1262万t增加10.7%。其中,年产量50万t以上的大型造纸企业2019年合计产量达到1172万t,占江苏省造纸总产量的79.6%,比2018年1062万t增加10.3%;2019年江苏省大中型造纸企业的平均规模达到69.9万t,与2018年的70万t基本持平。
1.5 规模企业概况
2019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到10万t的造纸企业共20家,产量在50万t以上的企业有10家(见表1)。
2019年江苏省机制纸及纸板年产200万t以上的企业有1家;年产100万~200万t的企业有4家;年产50万~100万t的企业有5家;年产10万~50万t的企业有10家。
2、2020年行业形势展望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对全球经济发展将会造成致命打击。如今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除公共卫生事业外的其他企业减产或者停滞生产,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企业也逐渐复工复产,社会秩序也井然有序。但是全球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这都对中国造纸工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形势不容乐观。分析主要产生原因有2个方面:原料和需求。
2.1 原料
原料方面影响主要是:我国的造纸原材料木浆和废纸以及废纸浆绝大部分依靠国外进口,我国的进口木浆主要是漂白阔叶浆木和漂白针叶木浆。进口漂白阔叶木浆主要来源国依次为巴西、印度尼西亚、乌拉圭、美国、加拿大;进口漂白针叶木浆主要来源国依次为加拿大、美国、智利、芬兰、俄罗斯。2019年中国进口木浆总量预计2600万t,由于环保政策趋严,我国近几年木浆产能扩张缩小,由于需求旺盛,产能利用率在2017年大幅抬升,达到了99.09%,未来产能扩张受限,存量产能利用率已近尽头,未来对进口浆的依存度还将逐步提高。木浆在我国造纸工业原料整体占比近三成左右,如此庞大的原料需求,在中国造纸工业的产能扩张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旦受到外部不可抗因素影响,国外原料进口受限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原料结构远不能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对中国造纸工业的健康发展将是致命打击。
废纸和废纸浆:回顾2019年全年共审批了15批次进口废物许可,废纸进口总量1075万t,较2018年减少740万t,同比下降40.8%。从进口总额来看,美国依旧最多(44.5%)、日本次之(15.9%)、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随着《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口废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废纸进口逐年减少。截至2020年4月10日共审批了5批次进口废物许可,废纸总量438.6万t。受到疫情的影响,进口废纸的来源将受到限制,价格将可能上涨,这些因素都将造成2020年我国造纸纤维难以避免的原料缺口。面对可能来袭的原料短缺威胁,国内许多大型纸企开始积极关注原料端,关注林浆一体化项目。未来中小型企业受制于原材料将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将成为江苏省造纸企业2020年的发展主题。
2.2 需求
2019年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环保要求趋严、供给侧改革、废纸政策变化等多重政策影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中国造纸工业在国家减税降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下艰难前行,然而“祸不单行”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对中国经济复苏又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新冠疫情已经进入新阶段,海外成为抗疫主战场。海外疫情的发酵影响到全球供应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经济增速放缓,进口需求减弱,将对中国出口量需求减弱形成进一步拖累。
我国是贸易出口大国,而今受疫情影响全球“闭关锁国”,暂停一切社会生产活动,全球经济严重萎缩,我国外贸出口订单严重减少,中国出口超预期下行,海外疫情将对行业的原材料供给以及下游需求带来一定的限制。大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复工复产但总体开机率不到50%,有的包装厂订单锐减80%甚至已经停产。
国内社会需求也大幅减少,文化用纸、包装纸需求大幅降低,导致企业库存增多。预计2020年上半年江苏乃至全国造纸行业生产总量和经济效益萎缩下滑,上半年企业主要以去库存为主。下半年如果全球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帮助困难企业渡过艰难时期,经济会在短时间内恢复,社会需求也会相继回升,但是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和形势较2019年必然严重萎缩。
产能过剩可能要成为2020年的主要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了全球化大市场,我们已经无法“自产自销”。目前的疫情问题已经逐步升级为经济问题、国际外部环境问题,后续行情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相信此次疫情将会对我国造纸工业的产业格局以及原料结构、产能分布产生一定影响。通过疫情也为市场深度探底提供了一次契机,疫情过后仍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未来将更有可能具备高度市场竞争力和回报率。
疫情之下,企业的困难主要出现在上下游供应链上,前期受疫情影响企业缺乏原料,后期成品纸订单大幅减少,库存压力大。未来优化供应链将成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热点,造纸行业目前急需打造弹性供应链策略,使企业可以从多个供应源获得供应,提高供应链柔性程度。同时,与上下游的整合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地控制投入与产出,减少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
造纸与上游的纸浆及废纸原料、下游的包装进行深度合作是未来造纸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开展协同创新是目前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机制,只有通过积极布局扩大产业链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运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