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在举办的2022冬奥会上,不乏产生大量饮料瓶,这些饮料瓶最终去向哪里?答案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
今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中的“团宠”,是一个看上去像是自动贩售机的彩虹箱。
冬奥场馆里人来人往,几乎每个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在它面前驻足,好奇地与它互动。
把手中喝完的饮料瓶投入箱子上方的投瓶口,或是轻触屏幕上的虚拟瓶子,就能触发一套极其绚烂的国风动画。
在一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盛宴之后,出现一组物品选项——观众可以根据自己心中的想法,选择自己的饮料瓶循环后变成的模样:漂亮的包包、流浪猫的猫窝、拐杖,还是外套、太阳镜、瓶子......
聪明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其中可持续发展的内核和用意。
这台艺术互动装置是由可口可乐中国设计推出的,依托于其“天下无废”的可持续包装理念,向公众展现饮料瓶循环再生价值的一种方式,也是可口可乐中国创造循环美学的又一次探索。
“天下无废”互动装置的动画,可口可乐中国请到了导演张钢操刀。张钢的作品《继元台7号》曾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魁拔》三部曲也在国内享有盛誉。接下来和我们一起探索一下这个装置背后的创作故事。
得知这一次的作品在奥运场馆超受欢迎后,张导非常高兴。他告诉我们,自己也是因为这个项目,深入了解到饮料瓶回收循环后,可以用来制作如此品类繁多的生活用品,衣服、墨镜、猫窝、拐杖......原本毫无用途的饮料瓶再以新的形式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这世上本没有废品,全看你如何对待它们。
如今,可持续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其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就是从回收一个饮料瓶开始。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可持续生态圈的打造。不仅从企业的角度可持续,更大程度上将可持续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心中,让包装形成回收闭环,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瓶水相逢三生有幸
如何在冬奥场馆中用国风讲述“一个饮料瓶的循环”,张钢导演思考了很久:“一个瓶子,它被使用后是如何开启下一段旅程,又如何轮回,物尽其用地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概念闯入了他的脑海。
张导讲起自己的创意滔滔不绝,“所以我把片子的主题定为‘瓶水相逢,三生有幸’。瓶子完成使命、进入循环,再回到我们身边,是一个生命轮回的过程。如同一片树叶生长凋零,落叶归根,但它又再次以另一种形态融入了世界,循环后的重逢如此美妙。”
触发“天下无废”艺术装置,你可以看到三段动画,展现了饮料瓶进入循环后的多样形态,这是重逢之约。
你看,屏幕上无形之手“切”出一条弧线,与漫天飞舞的牡丹花瓣一起,将瓶子切割成无数小片。
切片是循环中一个环节。
再看一个瓶子落入青山绿水之间,飘逸优雅的仙鹤群自四面八方前来,合力将瓶身抽成缕缕丝线。
导演用诗意的动画语言呈现了“拉丝”这一加工工艺。
瓶子化为奏响阵阵清曲的古筝、慈母手中纺线,千山万水,与你我再度相见。
穿越时空后,它从一个瓶子幻化成轻柔飘逸的丝线,经过加工成为了人们身上防风防水、保暖舒适的衣服。
这次可口可乐中国为冬奥所有场馆的清废团队提供的工作服就融入了饮料瓶再生材料(rPET材料)。
除了轻柔的丝线,在第二个动画中,瓶子幻化成了榫卯结构,组成了城墙和前进的车轮,幻化为铿锵有力的战鼓——通过艺术手段展现了饮料瓶再生材质(rPETG)的另一种形态。
“拉丝”的柔软细腻,“切割”力量冲击,让人感受到可持续的力量和坚定。
第三段动画充满了女娲造人的史诗感。
如云如烟的素手,包裹、揉捏瓶子至原始的形态,再将其筑成曲线柔美的器皿,这为观众带来了遐想——饮料瓶循环再生的可能性远不止你的想象。
透过薄如蝉翼的塑料片,你会看到瓶子在千年时空中穿梭,变为佩戴在脸上的时尚墨镜。
对普通人而言,即便知道饮料瓶可以回收、需要回收,但很少有人了解这些回收饮料瓶究竟去了哪,循环再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平平无奇的瓶子,可能经历了切割、拉丝、再造的各种过程,换了模样和身份,再次成为你我的亲密伙伴。
在这过程中,瓶子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一次次被模糊,又一次次被强调,它是再平凡不过的东西,却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尊崇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代言人。
张导说,可持续并不是西方流传而来的新概念,它一直扎根于东方文明的精神之中。所以他不想做科教片,不想强行灌输思想,他要的是沉浸式的体悟,是在来来往往的过客心中种下一颗种子。
庄子曾言,“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
人类发明种种便于生活的材料,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全看怎么利用。但真正顺以天理的发明,就应当如大自然本身的创作一般,形成支撑它循环往复的统一系统。
在这样的重逢中,才真正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学习和致敬。
可持续也是一门艺术
面对可持续发展,企业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一个又一个企业在可持续包装领域不断探索。从包装行业角度出发,我们探索的都是如何让使用过的包装更容易回收,到在新包装中融入更多回收材料,专家们乐此不疲地创造既可以保护产品,同时也能为地球做出更好贡献的包装。但是往往会忽略一点,作为消费者,没有系统的回收闭环,即使消费者有心为回收做贡献,最终包装通常都会变成废弃物。
可口可乐中国在冬奥会上的表现算得上是可圈可点。是一个很好的“循环经济”范例。除了“天下无废”互动装置,可口可乐中国在冬奥会的各个场馆,都呈现了可持续的亮点,颇具巧思。
当你踏入位于奥运村的可口可乐休闲中心,迎面而来的彩虹墙让人眼前一亮。这面墙就是由饮料瓶可再生材料rPETG制成的。上面印有可口可乐公司的初心,
REFRESH THE WORLD,MAKE A DIFFERENCE。
坐在透明可回收小凳上,你会看到凳子中填充了小颗粒,这些颗粒就是饮料瓶回收处理中的一种形态,这是它的初次“变身”。
空瓶千万不要乱扔,一定要留给“瓶瓶罐罐桶”。
在首钢大跳台和国家速滑馆两个重要赛场及周边场地随处可见的“瓶瓶罐罐桶”,用来回收喝完的饮料瓶罐,回收桶本身也是用rPETG材料与其他材料混合制成。
“众人拾柴火焰高”,包装业的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企业和企业之间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包装用来保护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我们所有人都是消费者。
可持续包装未来应当逐步走向循环经济,让包装材料在价值链中停留更长时间,这就需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影响力,鼓励公众认识到包装循环再生的价值,并参与到回收行动中。打造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可持续生态圈,这样包装就可以被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使用或回收。只要拥有强大的回收和废弃物管理系统,就可以消除浪费,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相信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注重循环可持续生态圈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