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韩流式微、国潮兴起后,在华韩国企业全线败退中国,品牌力也在中国市场烟消云散。看来,掐住韩流,就掐断了韩国产品的命脉。
现代中国三年关停三座工厂
2002年,面对中国入世的契机和开放的环境,现代汽车大举入华,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和现代商用车三大车企全面铺开。借助风靡一时的韩流影响,包括现代汽车在内的韩国品牌在中国大陆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从2002年入华,现代只用了11年就实现销量破百万,而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别用了26年和20年。受此鼓舞,北京现代一口气投建了五座工厂,分别是北京顺义一、二、三工厂以及河北沧州、重庆整车生产工厂,年产能达165万辆。
只可惜,俟重庆工厂于2017年建成时,韩系品牌在中国早已流水落花春去也,风光不再。
2021年,北京现代将位于北京顺义的一工厂出售给了理想汽车,在出售之前,现代一工厂已经在2019年3月份就停产了。2021年9月,北京现代将卖二工厂的消息曝了出来,传闻在与小米汽车接洽。虽然至今没有后续进展,但第二工厂停产的消息已被媒体多所曝光。
兵败如山倒!不曾想,第二工厂还没着落,又传重庆工厂即将关闭的消息。其实,早在去年12月份,有知情人士就透露北京现代位于重庆江北的工厂已经停产了,大部分工人都开始放假。
流水落花“韩流”去也
三家工厂停产后,北京现代产能降至70万,而其2021年的销量不到40万,2022年预计更低,看来现代汽车的关厂还停不下来。经历了2002-2012在中国的黄金十年后,韩国现代汽车缘何在中国市场迅速崩解呢?
有人说,韩系车的没落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所致,这个理由太过牵强,它无法解释日系、德系车依然强势的现状,也忽视了韩系车在全球风声水起的事实。在包小编看来,根本原因在于韩流在中国被遏制。
论产品力,现代汽车其实丝毫没有减弱。韩系车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可谓风光无限。在欧洲市场,韩系车今年一季度市占率首次跻身前三。而一季度欧洲汽车市场销量为275万辆,同比减少10.6%,韩系车销量却逆势增长21.3%至27万辆,市占率达9.8%。在美国市场,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减少15.8%至328万辆,而韩系车销量达32万辆,仅下滑3.7%,相较通用、福特和丰田等竞争对手降幅相对平缓。2021年,现代集团全球汽车销量正式跻身全球前三。
我们来看一篇2012年英国路透社的报道,凭借《江南Style》轰动全球的PSY以及其他韩流巨星显露着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三星手机与现代汽车等企业的触角迅速遍及全球。而各国民众为了买最新款三星手机,甚至愿意排好几天的队。韩国明星的演唱会,场场爆满,就连韩国食物都火了起来。
2014年中国减少韩剧进口,2015年中国开始限制韩流,2016年禁韩令出台,对韩国品牌造成了致命一击。从此,曾经红极一时的韩国化妆品、服装、手机等潮品在中国市场一溃千里。
很明显,韩系车市场的土崩瓦解,根本原因在于韩流在中国被遏制导致其品牌力消失。
开放与包容的中国更美好
过去十年,随着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自信,励精图治的中国政府试图改变过去只做产业链末端代加工的地位,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事实上,以华为、小米、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民族品牌,一度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掠地,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似乎没有处理好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的关系。自2012年以来,抵制日货、抵制韩货、抵制美货、抵制欧货、抵制澳大利亚和印度产品,我们将全世界抵制了个遍。
近些年来,国内排外情绪十分汹涌,躺在战狼式的情绪中,各种扣帽子、打棍子的事件层出不穷,完全悖离了改革开放的初心。结果离开了中国的三星依然是世界第一,而我们却被全世界围堵。从华为被逐出美欧市场,到小米被印度政府针对,再到今年“米OV”手机在海外市场被围剿。就连我们出钱出人出力的孔子学院,也被不友好对待并被强制关停,甚至招致当地民众仇视。
殊不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的就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对世界各国开放市场。不要忘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我们抵制的这些国家,几乎全是我们的商品目的地国。
现代失去中国,现代汽车跻身全球前三;三星失去中国,三星手机依然傲视全球。但如果越来越多的外国巨头失去中国,那么最受伤害的无疑是那些热爱抵制的底层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