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钱塘江中上游的常山江(辉埠-双港口)航电枢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完成初稿,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得知后立即联系有关部门、技术评估单位及专家召开环评报告评审会,仅用1天时间完成技术评估,实现“即提交即评估”。
今年以来,该局将优化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想法设法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急难愁盼”问题,打破原有环评审批程序“先申请受理、后审查决定”模式,对列入“4+1”重大项目、总投资在10亿以上的百个市重点前期项目,落实环评审批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做到环评技术评估提前介入,审批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4。
环评审批提速的背后是审批服务改革的持续深化。据悉,该局制定《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积极支持稳经济保增长若干政策措施》,推出“落实环评审批提能增效服务、实施重大项目环境准入跟踪保障、建立重大招商项目环保提前服务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推动生态环保惠企助企、护航重大项目落地。
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在严格把好环境准入关的同时,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破题之道,加大对重大项目前期环保工作的指导服务。
近日,在水发·龙游全竹绿色循环产业园庙下园区,整个园区内厂房基础已经全部施工完毕。此前,浙江金励环保纸业有限公司提出拟建设配套生产年产10万吨竹材制浆项目,却获知木竹浆制造项目已于2020年纳入浙江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一道“禁入令”挡住了新项目的“去路”。
为把好项目准入关,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组成的调研服务组,先后6次对制浆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并赴四川等地对同类项目进行实地考察;邀请省内权威专家召开专家咨询会,对污染物处置手段和利用路径开展技术论证。
在各方合力推动下,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利用竹材热磨工艺,在不添加化学原料的前提下,实现竹纤维部分替代纸浆,探索出绿色经济发展新渠道。如今,新项目一期需竹纤维12.6万吨,全部建成后需竹纤维42.6万吨,可带动竹产业链,促进竹农每年增收约10万。
“对山区县而言,发展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衢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何天政说,调研服务组还积极为企业牵线本土市场,帮助开拓竹材料收购业务,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