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杭作为福建省的造纸大县也曾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给上杭带来了财富商机,今天杭邑推荐蓝江华的《上杭之纸》一文探寻上杭的造纸之旅。
上杭之纸
纸,承载起千年的历史,纤絮交织犹如历史的经纬,不经意间历史的痕迹便留其中。上杭作为有名的产纸大县,在福建造纸史上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妨就顺着这一经纬探寻上杭的造纸之路。
上述至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创造无疑给中华文明带来了强大的造血功能,当从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发现论语简牍,翻开那埋藏千年前的尺牍,这些文字早已跳脱出来,把你和千年前的古人先来一个时空对话,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与惊奇,它的载体从岩壁、甲骨、简牍、帛布、纸张、互联网……,但不管怎么变,这一串串符号终将串联起一个民族的文明,千年之后亦有回响。
众多文字载体中,纸张的出现无疑是一次革命,对文化传播影响深远。造纸主要有草本、竹木本两大类,而竹子以生长速度快,纤维多而脱颖而出,成为造纸的绝佳原材料之一,而得靠大山的上杭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了造纸主产地,明宋应星曾在《天工开物》如是说到“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临汀汇考》也曾载:“汀境竹山,繁林翳会,蔽日参天,制纸远贩,其利兼盈”。大山的子孙靠山吃山,在耕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民国期间汕头市长萧冠英在其著《六十年来之岭东纪略》道“闽属上杭等制造之纸,每年运来汕头,向通商口岸及台湾、香湾、南洋、星罗、安南出口者,年产值三、四百万两之巨。”造纸业的繁荣给这片土地带来勃勃生机,大批的“淘金者”涌进这波浪潮,而上杭凭借便利的航运,成为纸张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据民国版《上杭县志》统计最盛时上杭有土纸槽户8000家,从业者4万人,产量9200吨。上杭纸张产量之多,冠全省其他各县,而远行四海。
所以《临汀汇考》就曾说:“汀地货物,惟纸行四方”一张纸让汀州人玩出了新花样,走高端路线的有长汀的官边、花笺、麦子、黄独,连城的连史、贡川、花胚,其中连史纸在当今书法用纸中还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而走薄利多销路线的有上杭武平所产的海纸、毛边、双合。正因为花样之多,所以才吸引各地的纸商纷纷踏入。袁竹平曾入选百年湘商风云人物,深耕纸业数十载,对各地的产纸的品质熟于心中,货比百家之后,于1915年创办“袁大生”纸行,专营福建汀州、上杭土纸批发。冠以“大生乾记”“大生祥记”牌纸,畅销湖南各市县而名噪一时。民国初期长沙所需屏对、诗笺、账簿、文件等皆用此纸,获利颇丰,资财曾达30万银元,成为长沙纸业大亨。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杭人刘棠华也敏锐的从中嗅到商机,于1922年在上杭开设“德和隆”商行,主营土纸、粮油等产品。1935年上杭从事纸业共有12个商号,其中12个商号中,1个经营卫生用纸,2个经营包装纸,9个经营迷信纸,而这12个商户中有5个都属德和隆所有,而德和隆下属的九义隆、信义隆所销土纸颇有盛名,德和隆成为上杭当时最大的商行,并在峰市、潮汕等开设分行,值得一提的是德和隆也是上杭率先使用电话、无线电发报机等工具,随时调控上下游商品价格。土纸的畅销无疑成为德和隆成功的巨大推手。
原德和隆商行旧址,现为烟草大楼
回龙,上杭西北方的门户,作为沟通汀州府与上杭的航运枢纽,纸业贸易在这里也是极度繁荣。全村最盛时有22个姓氏在此经商谋生,其中回龙当时最大的纸行“协和茂”、“廖洪记”均由外地人所经营,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作为商业重镇的包容性,八方来客到此求财也印证了当时的繁华。
民国版《上杭县志》曾载:“回龙纸,产额最多,大河、回龙、官庄一带盛产此纸,而西门外上迳、濑溪、太平山上口等地亦多出产,惟其中来自武平小澜、桃地等处及长汀属回者亦不少,非全数属杭产也”。由此可见,上杭长汀武平三县皆产此纸,为何要冠以回龙纸呢?(亦称回龙双合纸)据民国时期当地纸商石德煊回忆,回龙当时有十余家经营土纸的商户,这些纸商每逢产纸时节便会前往周边去收购纸张,然后对收购回来的土纸分好等级,盖上“回龙产”的印章,因回龙往外销的纸张口碑极好,销量广,所以纸商在收购槽户的纸张也会比周边价钱高,因此吸引更多周边的槽户挑纸前往回龙交易,回龙纸的名气也愈发的大,并把回龙纸的声名打入东南亚,成为有名的舶来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造纸工业化逐渐取代了人工造纸,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上杭造纸业呈断崖式的下跌,一方面产能不及机器,另一方面因需求的下降,都制约着上杭造纸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基本已退出历史的舞台。然而在现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似乎又开始追求手作匠心,连城美玉堂所产的连史纸又成了书家追捧的方物,土纸并不土,它的生命还可以延续,还有温度……
利红企业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助力远程高效处理工作事务,团队高效配合下单,生产,发货,采购,财务等事宜
利红企业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助力远程高效处理工作事务,团队高效配合下单,生产,发货,采购,财务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