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网讯 一个企业能否长久生存,持续发展,还得看企业是否能赚钱,那企业的赚钱能力是能计算出来的么?
(一)如何计算企业的真实赚钱能力?
全世界的会计界一直将“净利润”视为一个宝。但我认为,净利润只是一个“伪”指标。因为净利润是可控的,可以进行盈余管理,也可以进行利润操纵。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可以说要多少利润就有多少利润。比如100个会计师独立编制同一家企业的利润表,可能会得到101个结果,多出来的一个就是审计师调整出来的。这也是目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泛滥的根本原因。
如何解决利润操纵这个问题,如何计算企业的真实赚钱能力?很简单,放弃以“净利润”为基础的、落后的“利润至上”监管理念,改为“净现金溢余”为基础的指标体系。
净现金溢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财务费用-(应付利息年末余额-应付利息年初余额)]。净现金溢余为正数就说明企业赚到钱了,为负数,就表明亏了钱。建议大家将净现金溢余指标作为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它可以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赚到手的真金白银,而不是经过人为粉饰后的账目虚拟财富。
(二)、投资决策依赖于非财务信息
投资决策越来越依赖于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趋于下降,原因是财务信息也在脱实向虚。比如公允价值会计就是经济脱实向虚的帮凶,用公允价值核算只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以前会计是算账的,有了公允价值会计后就成算命的了。
出场自带BGM的李老师:这么说太点片面了吧图片。公允价值计量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马靖昊:公允价值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至于资产持有阶段增加的那些纸面财富,完全可以用"附注"的形式进行说明,有必要去更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吗?再说,这样更改也违背了会计上"不能提前确认收益"的原则啊。
不卖自萌VV酱:你家房子按不按公允价值计量?那你按历史成本卖给我吧。
马靖昊:问得好!以历史成本计量并不妨碍以公允价值卖出。但在没卖前,也就是资产的持有阶段,如果增值了,你可以备注说明。历史成本不是不承认它增值了,而是不要让它在持有阶段,就急不可耐地提前更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历史成本实际上就是已经实现了的公允价值,而以公允价值计量就是试图将在交易完成前就确认资产价值的变动以及由于资产价值的变动而带来的损益。
江江好510:马老师你错了,有可取之处,这样税务局可以按公允价值的计税依据收税了。
马靖昊:公允价值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目前按照规定,公允价值增值这一块,税务局不收税的。可以尽情地增啊!
允许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企业盈余管理大开方便之门,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在历史成本下,企业如果企图操纵数字,只能涂改、虚开、隐瞒真实的原始凭证,这些均属于违规行为,而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估算错了,只能说是偏差,而不能定为舞弊。因此,在法律上很难追究企业公允价值使用不当的责任。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我在这里要否定的是在资产持有阶段就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去提前确认损益的做法。这在会计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自扇嘴巴”的行为,因为我们在会计核算上要遵循的最基础原则就是“不能提早确认收益”。
(三)、数据会计弹性
如果对某一项交易或事项,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和判断,则其数据存在会计弹性。可供选择的方法越多,会计弹性越大。可以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所有项目,除了现金外,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当然,康美药业此类企业除外,它的现金多计了299.44亿元,这种会计数据弹性之巨大,吃相之难看,骇人听闻。
可以说,每一次会计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要求会计人员做出更多的估计和判断,简直要把会计人员当作“神人”了。不过,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增加了会计弹性,就增加了操纵利润(也可谓之为盈余管理)的空间。
渔夫老陈:说的太隐晦,不就是每次会计改革就是再学几种做*账技巧吗?图片
马靖昊:其实不隐晦,那就再补充一个例子,比如说,上市的钢铁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几乎都使用过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残值率这一“简单粗暴”的方式。
胖纸的朋友:可惜,会计人员的地位在下降,要求的技能水平却在升高,不理解的老板会觉得你们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这么随便?我表示哭笑不得。
Rich桂林:怎么多年了,为何无人去讲?
马靖昊:我一直在讲啊,另外,我的好朋友厦门大学著名会计教授汪一凡一直在说:现代财务会计以"净利润"作为核心指标,会计准则和会计造假"警匪一家",蒙骗性和危害性极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已经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大爆发。主流指标一旦是假的,无论我们主观上是否想造假,现代财务会计已经整体沦落为造假行当,并且因既得利益集团存在,不可修复,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
利红企业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助力远程高效处理工作事务,团队高效配合下单,生产,发货,采购,财务等事宜
利红企业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助力远程高效处理工作事务,团队高效配合下单,生产,发货,采购,财务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