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网讯40多年来,他始终牢记一名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带领职工励精图治、拼搏进取,让一个仅有56万资产的小纸厂变为总资产320亿元的全国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他,就是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建华。
以身作则,践行经济责任
1976年5月,李建华作为第一批职工,进入大王公社造纸厂工作,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建厂初期一穷二白,但李建华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没白没黑地干,带领25名职工到兄弟造纸厂学习,3个月不回家。在建设中,他身体力行,带领职工义务劳动,平整厂区内的洼地、坟茔。造纸机投产后,运送麦草的传送机坏了,带领职工背麦草。大年三十锅炉坏了,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亲临现场指挥,车间主任带头披着湿麻袋到高温炉膛中抢修。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样一拼就是7年,每月工资只有23元。带头实干锻炼了李建华的意志,他从一名什么都不懂的青年,成长为一名熟练的造纸技术人员、一名合格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李建华在一线与职工进行交流
1983年担任厂长,李建华深感担子和责任重大,企业要发展,要让职工过上好日子,要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这是他的一个目标。
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坚定走低成本扩张、兼并收购的路子。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建华审时度势,先后收购了垦利造纸厂、利津造纸厂、广饶镇造纸厂的设备;收购江苏无锡造纸厂的先进设备,发展壮大,并且增上卫生纸生产线,实现了出口创汇。
李建华担任厂长后,家属在青州医院做手术,李建华没有留下陪伴,而是托付亲戚照顾,没有动用厂里的小车,借用别人的摩托车下班后到医院看望。1984年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学习回厂后,得了面部神经麻痹症,他没有住下一天,坚持戴口罩,用纸、笔指挥拆迁利津造纸设备。
李建华30年如一日每天早上6点前到工厂深入生产一线
30多年如一日,早上6点前到厂,深入生产一线,查看生产情况。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有时生病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打吊瓶,每年的年三十都是与职工一起包水饺、吃年夜饭,这样的工作作风坚持了30多年。直到近十年来才改变到早上7点到厂上班。
在李建华的带领下,2000年之后,顺应国家加入WTO的新形势,抓住机遇,华泰上市。果断决策增上世界一流的造纸生产线与国际接轨。仅用6年时间,华泰新闻纸从无到有、到强大,成为世界单厂最大的新闻纸企业,改变了中国高档彩色新闻纸依赖进口的历史。决策大发展,先后在广东江门、安徽安庆、河北赵县建立了造纸基地,实现了珠江、长江、黄河三角洲全国布局,华泰进入世界造纸50强。
“十二五”以来,新兴电子媒体对新闻纸冲击巨大,李建华及时把握国家大政策,确立了节能、低碳、环保的转型战略。对部分新闻纸机进行了升级改造,达到了原料和产品的成功转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华泰40多年来健康、稳定、高质量的发展,不仅提高了1.5万名职工的生活水平,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华泰也是广饶县经济的稳定基石。
实现人生价值,践行社会责任
“产量是钱,环保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这是李建华在企业发展中提出的要求,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写照。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推行麦草浆碱回收,解决造纸黑液污染问题,华泰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单位,攻坚克难,完全达到设计标准,成为示范企业,向全国推广,先后培训了20多家企业。
1998年,在全国率先引进瑞典普拉克公司中段水处理设备,使造纸外排COD达到国家最低标准。
在环保方面,“舍得利益,花得本钱,壮士断腕治污染”,华泰先后投资58亿元,治理废水、废渣、废气污染,将水的治理达到了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现在又着手实施水的循环利用。
“产业报国,造福社会”,是李建华带领华泰确定的企业使命,拥有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使命,才能拥有百年基业的指路明灯。华泰积极落实“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每年对企业周边6个村庄发放3000多万元的粮食补助金;对口帮扶的村庄,给予修建道路、招工进华泰、技术指导发展经济;向贵州毕节捐款修建母亲水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向政府、学校、街道捐赠现金和防疫物品价值1600多万元;向广饶县教育系统一次性捐献300万元。自2020年以来,华泰向社会各界捐赠的现金就达2000万元。
“十四五”期间,李建华提出,华泰认真落实“走在前,开新局”,完成“双百亿”高质量发展新项目。同时,将华泰多年来培育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让华泰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