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描关注
    纸引未来网公众号

    纸引百科-订阅号
  • 纸引未来网纸张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客服QQ
    客服QQ:1708923858
    客服QQ:3620323674
    客服QQ:401369780
    客服电话:020-82025252
  • 020-82025252
  • 查看抖音

    抖音扫码关注

  • 掌上纸引未来

    微信扫码

    纸引百科-手机版首页

    手机版

    纸引百科-纸引行情

    纸引行情

    纸引百科-纸引汇采

    纸引汇采

    纸引百科-智慧熊

    智慧熊

 积分商城 商务中心 |
纸引未来网
快速找货
纸引未来网-智慧熊小程序

纸引行情-小程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纸业新闻 » 正文

曹氏父子:让千年宣纸技艺绽放异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核心提示:

在纸浆槽两侧立着一高一矮两个身影,一个默契的眼神交流后,他俩便迅速抄起纸帘,利落地弯腰打捞,接着跨步转身,打捞好的湿纸页便平整的落到旁边的纸板上。这是记者6月14日,在泾县丁家桥镇曹氏宣纸厂看到的捞纸情景。

这对手法娴熟,配合天衣无缝的“搭档”,正是该厂负责人曹建勤和儿子曹立。“古法宣纸制造已经传承了千年,这项技艺可丢不得!”曹建勤告诉记者,自己的90后儿子加入造纸行当后,更加深感传统技艺不仅需要“接档”,更需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让传统技艺重新发扬光大。

“一身正气,清白传家。”曹建勤说,这是祖传家训,也是对父子从事造纸的最高要求。

曹建勤在办公室用曹氏宣纸练书法

曹建勤向曹立讲授制纸技艺

传承千年的“曹氏宣纸”

曹立,今年刚满26岁。颜色鲜艳的T恤,紧身牛仔裤,爱玩英雄联盟的他,让记者很难把他和造纸匠联想到一起。但当他伸出自己双手,露出大大小小的老茧时,记者开始对这个过于时尚的小青年有了新的认识。

说起传承千年的“曹氏宣纸”,曹立立马打开了话匣子。在他眼里,虽然自己年纪尚轻,但对家族的历史却如数家珍:泾县小岭是中国宣纸的发祥地,也是曹 氏家族宣纸的发源地,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传承历史。这里山上青檀密布,山下溪水长流,是古代手工制纸的绝佳之地。清代诗人赵廷辉对小岭曹氏宣纸业鼎盛 时期的繁忙情景有着生动描述:“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垒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

曹氏宣纸始于宋代,到曹立父亲曹建勤这一代,已经传承了27代。

从小受到父亲、爷爷的耳濡目染,曹建勤年幼时就对手工宣纸制造有着独特的情怀。

“爷爷在世时,每年扫墓,他都会带着一卷宣纸新产品,祭祀祖宗,报告‘宣纸无恙’。至今这个传统依然被保留。”曹建勤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名叫曹一清,曾经是泾县小岭村赫赫有名的捞纸师傅,往年,村里想学捞纸的都得排队等着到他家拜师学艺。

曹建勤的父亲曹人杰理所当然地传承了曹一清的这一独门手艺,从14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传统宣纸制作,掌握了原料加工、捞纸、晒纸等关键工艺,直 至退休。“一种失传了两百多年的白鹿宣纸,也是在我父亲的指导下重现于世的。”曹建勤骄傲地介绍,白鹿宣纸属于精制纸品,其纸质洁白而莹润如玉,纤维长且 厚重而有韧性,面滑如蚕丝,受墨柔和。制作技艺十分复杂,选料极为严格,纸的暗纹内隐有四大四小八只奔腾的鹿,犹如一幅动感的草原逐鹿图。

挑纸

包装成品宣纸

独特工艺助力纵横“纸坛”

古法宣纸制造分18道大工序、108道小工序。学会一整套流程,绝非易事。

1980年高中毕业后,曹建勤开始动起了学习宣纸制作的念头。但起初,曹人杰并未同意。一方面,他希望儿子能够“学而优则仕”,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年幼的儿子经不起宣纸制作的单调枯燥。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凭着一股执拗劲,18岁的曹建勤坚持从给捞纸师傅们打下手做起。每天泡在操作间,夏天无论多热,都要亲自用松针一张张地将待烘焙的宣纸,敷在七八十度的火墙上烘干;冬天不管多冷,都会把手伸到冰冷刺骨的纸槽中,一遍遍练习捞纸,寻找手感。

“一经教子钦身训,清白传家佩古风。”这是曹人杰书写的一副对联。但就是这样的两句话,深深写在了曹建勤的心里。

如今的“曹氏宣纸”,依然严格遵守着千年来曹氏家族的独特祖传工艺,严格精选青檀树枝的韧皮和长杆沙田稻草制作的燎草为原料,严格采用本地独有的山溪泉水,全手工精心抄制。其独有的润墨效果更让“曹氏品牌”名声大噪。

为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1986年曹建勤创办了泾县第一家私人宣纸厂——紫金楼宣纸厂。3年后他又注册了“曹氏”宣纸商标。

供不应求的“曹氏宣纸”,让各地书画爱好者趋之若鹜。

在众多宣纸“发烧友”的要求下,2001年他又在在北京文房四宝一条街的荣宝斋附近开设了“曹氏宣纸”专营店,并先后得到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张仃等一批书画大师的推崇。

摆列宣纸

与纸结缘的“父子兵”

问及为何不和别的年轻人一样,选择创业或者公考等路径去寻找工作时,90后的曹立也是“曹氏宣纸”的38代传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家里的老本行就 是造纸,以前看爸爸在车间忙碌,懵懵懂懂地也渐渐喜欢上这项传统工艺。”他说,毕业后更加坚定了和造纸打交道的心态,老一辈传下的手艺活必须继续传承下 去,这样才算不负曹氏先辈呕心沥血、励精图治造好纸的期望。

宣纸的质量好与不好,原材料是基础,制作工艺是关键。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途径,只有一个——言传身教。

曹立告诉记者,两年前开始,宣纸的每道工序由父亲曹建勤边讲边示范,边手把手教。“每个动作的轻重、幅度深浅、节奏快慢,爸爸都会带我悉心体会。”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纸匠,父亲的诀窍就是必须吃得了苦,有恒心。

为了使纸张厚密均匀、无尘埃,曹立像父亲当年一样,坚持光手入水,不戴手套之类等保护器具。“和我差不多大的人学捞纸,怕坏手就戴手套,但老一辈的 优秀纸匠根本没有戴手套这种坏习惯。”长期的光手入水,夏天,曹立的手经纸槽里水泡溃烂了,冬天手长冻疮了。曹立回忆,在冬天,若水实在是冰冷刺骨,自己 就会在水槽边放一温水桶,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手放进温水桶回暖。

车间里捞纸、晒纸要常年忍受“水深火热”之苦,这样的经历也让曹立比同龄孩子显得更成熟。“捞纸是冬天受罪,晒纸是夏天遭罪。”他笑言这样的生活, 让自己想胖也胖不了,但正是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磨砺了自己的性格,使曹立更加懂得担当,更加了解一张普通的宣纸凝结了多少造纸工人的辛苦。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知道纸张背后的艰辛,他觉得自己得为宣纸做出点更大、更新的事情……

造纸“进清华”“入故宫”

5月份,曹氏父子又一次走进清华大学,给学生们讲解手工造纸的故事。

有人好奇,他俩凭什么做“教授”,把造纸带入国内顶尖学府。原来,借助于文化部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项目,曹氏父子在清华大学开办了一个“纸纤维艺术实验室”,旨在解决非遗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如研发能力不足、如何通过设计提升效益等现实问题。

而且,令人称道的是,近年来曹建勤还曾为国家图书馆敦煌残卷的修复、永乐大典的重印以及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等建筑物的维修特制过专用宣纸。

而目前,父子俩还在忙活另一件大事,他们希望建设自己的“曹氏”宣纸手艺传习所。

在他们看来,宣纸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周期需要至少一年。而宣纸正是因为对技艺要求严苛,才具备了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中之 王”、“纸寿千年”之誉。但目前,制造宣纸的师傅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40岁以上中年人。“开办传习所,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既学习造纸理论,又能跟着老师傅 们进行实地实践。”曹建勤说,这样能更大范围的宣传好古典文化,传承好经典技艺,培养制造宣纸的接班人。

曹立同样觉得,比起卖纸,他们更爱的是制造和宣传本地宣纸。随着现在文化生活丰富,精神需求多样,宣纸文化品位的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销售 等对宣纸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如今,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上,我们还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创新,如何营造出全社会爱护非遗、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