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可能一帆风顺,我把这个过程分为上下半场。在上半场,想继续维持原有的高速增长模式,这种倾向是一个主要的表现。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增长阶段的转换,是有其背景和原因的。
五年前,我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就注意到,在国际上的工业化历史中,比如二战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国家进入了工业化进程,但其中大多数后来都不太成功,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最终成功的只有十三个经济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但它们也有共同规律,即在经过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当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一种购买力指标)的时候,都出现了增长速度的回落,即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入了所谓的中速增长。此外,回落的幅度也有所差别,有的经济体比较大,如日本将近10%,中国台湾回落的幅度则相对小一点。
再来看看我们的情况。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大概在2013~2015年就到这样一个点上了。当时我们提出一个判断:中国经济将会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阶段。五年前,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个判断,但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这个过程实际上已经发生了。
我们做了一个测算,2014年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1000国际元,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大概在两三年前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广东、上海等地的经济并不是这一两年内开始下行的,而是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实际上反映了,国际经验所证明的规律是具有普适性的。
但是,从增长结构本身和内在逻辑来看,最近几年也出现了几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些重要工业产品,比如钢铁、煤炭、水泥和其他一些产品,都出现了历史需求峰值。带动这些工业产品终端需求的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而它们的历史需求峰值也出现了。
第二个特点是,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出现了,就是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的速度有明显的放缓。并且,从2012年开始的连续三年中,劳动力(主要指15~59岁的人口)总量每年都减少了大约二三百万人。这几个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一个转折期,出现了增长阶段的转换,这是规律使然。
现在中央作出了一个重大判断: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中第一条就是增长阶段的转换,这是主观角色顺应客观规律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同时不可能一帆风顺,我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上下半场。
前几年大概是上半场,主要问题在于我们还想维持原来的高速增长。很多人觉得,中国经济潜力看起来还不小,为什么不能继续高速增长?另外一些人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么多年,即使速度要落下来,也不能落在我们的手里。还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回落可能只是短期的,因为之前也出现过这样的波动,挺一挺、熬一熬,可能也就过去了,增长速度还会再提高起来。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行压力变大,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目前还在继续探底的过程中。当大家感觉到很难维持高速增长以后,就可能会改变预期,变得比较悲观。另外,因为上一轮高速增长是以重工业为主带动的,而重工业有个特点,即内部有自我循环、自我加速的机制,在形势往上走的时候如此,往下走的时候也是如此,这有可能使它回落的过程在短期内变得非常剧烈。
目前这个阶段,过快和过慢对我们的经济增长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大概从去年下半年10月份开始至今年前两个月,下行压力比较大。我们有个判断,大概今年和明年是中国经济此次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探底的时期,也可能会出现过快下滑的危险。所以这两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风险都会比以前大,我们还是要做好过冬的准备,要有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