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集团,其原料管理之道也有独到心得。从玻璃瓶到塑料瓶再到铝罐、钢罐,从白糖到果糖,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实现降成本、增利润的目标,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外资企业不断探索、完善,在发展的道路上都能看到期货的“身影”。
美国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在中国全资子公司--可口可乐装瓶投资集团中国区(以下简称BIG)集团采购部门成为其国内参与期货市场的负责部门。目前为止,在中国期货市场上,BIG只参与了白糖、铝、玉米淀粉三个期货品种,但随着公司对期货市场认识的提升以及国内交易品种的丰富,今后参与的品种还会进一步增加,速度也会放快。
外资企业风控态度发生转变
从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至今,二十六年的时间里,中国期货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外企业对中国期货市场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
在白糖期货没有上市之前,外资企业最开始使用的是纽约11号和伦敦5号糖浆期货,也会在柳州、昆明等国内批发市场上采购。由于国内白糖质量标准较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最初,可口可乐公司使用的白糖都是进口的。2006年白糖期货上市,这对这些以国际采购为主的外资企业来说,是一次“难逢”的乐事。 “白糖期货上市之后,交货的白糖是标准化的,且标准提高了,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买东西作价,甚至是提货。提货只有品牌的风险,没有质量的风险。”
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在易拉罐等金属包装上,很多外资企业也实现了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国外到国内的转变。铝是生产饮料易拉罐的主要材料,据了解,大概一年生产30多亿个易拉罐,铝用量约在几万吨。由于国内的铝卷质量一直未能达到做易拉罐的标准,加之企业对原材料的了解不深,缺少其他购买渠道,饮料企业的易拉罐身和罐盖材料都是通过国外进口。由于当时进口铝受国外两大企业高度垄断,为了避免因铝高度垄断引发铝价波动给企业利润带来损失,加上铝的期现货价格相关性很大,随着国内铝卷质量的提升,以及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交易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外资企业逐渐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
从100%使用白糖,到现在使用量只有原来的15%-25%,2008年白糖价格上涨,客观上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淀粉期货或者玉米期货的需求。而玉米淀粉期货上市2年来的稳定运行,博得了可口可乐这样谨慎外企的信任,“持仓量设定为市场总持仓量的10%以内,以确保没有挤兑风险”的淀粉期货操作策略也渐渐成为历史。
市场波动
期现套保愈加珍贵
对于期货套保的具体操作,很多外资企业都有着自己的模式。可口可乐会在限制允许的范围内,对于入市时间、换月时间是可以选择的,市场波动就会有利差,在综合考虑月份差、期现差之后,只要踩对了时间,就能赚钱。那种“今天买,今天平”的操作手法还不如不做。要通过对市场行情的判断设置一个预算值,在大方向确立的情况下再进行操作,基于套保理念就不会吃亏。
可口可乐对期货套期保值理念的认识十分值得学习和深思。一是对待期货套保亏损方面。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及企业管理者只愿接受套保盈利,却不能接受套保亏损,甚至设置期货以盘面利润为基准的考核指标,在错误理念的引导下,企业要么畏惧期货市场,不敢参与,要么渐渐走向投机的道路。在可口可乐看来,套期保值的目的是获得稳定的利润,而不是获取最大利润,正确用好期货这个工具,必须正视套保的亏损,特别是管理层对套期保值的正确态度十分重要。
二是对待实物交割与套期保值关系方面,部分企业和投资者认为只有实物交割才是套期保值,不参加实物交割就不能实现保值目的。对于像可口可乐这样成熟运用期货市场的企业来说,交割只是在有现货需求且相对现货交易有利润时才会采用的方式。当期现货走势拟合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交割来实现保值目的。
风险管控
企业生存的坚实防线
在可口可乐,套期保值负责部门是集团采购部门,承担第一线风控职责。采购部门负责套期保值方案,也就意味着该企业的期货和现货经营部门是统一的。在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上,实际进行的每一笔交易,财务部门与管理层都会在邮件里看见,财务除了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外,也会提出止损意见,会对持仓头寸实施监督。为了控制风险,理论上持仓头寸不会超过现货贸易总量的70%-80%。
在财务处理上,可口可乐公司增大期现货之间的关联性,采用了盈亏冲抵的财务结算方式。比如说,先在合约月份与财务月份上建立关联,并长时间维持这种关联性不变,这样就能避免数据混乱,让期现盈亏更清晰。(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