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返回小程序
返回
其他资讯
国企改革五大思维

网络

2022-10-11 11:00

 纸引未来网讯 坚持以历史思维强国企使命担当、以战略思维谋国企改革未来、以辩证思维解国企改革矛盾、以创新思维谋改革发展突破、以底线思维控改革发展风险的理念,才会事半功倍,推动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思维”的重要性。2020年9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他指出,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思维”的重要论述,既对国家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国企改革和国企改革研究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所谓国企改革思维,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推动国企改革为出发点,针对改革诸多问题,形成改革思路、改革办法的各种思维方法的总和。
 
  通过国企改革思维框架图(见图1)可以看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是改革思维的基础要素,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五种思维从不同维度体现改革思维的不同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统一于改革思维,构成国企改革思维的科学思维体系架构。
 
  
 
  国企领导者不仅要运用好系统化的改革思维指导整体改革,还要针对不同的改革问题,运用适合的改革思维指导具体改革工作。
 
  一、以历史思维强国企使命担当
 
  历史思维就是在思考国企改革问题时,运用历史眼光客观认识过去,分析改革得失,强化使命担当,把握前进方向,推进国企改革的思维意识过程。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深刻总结和汲取国企发展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以对历史、企业和员工负责的态度,不忘国企初心,强化使命担当,再塑国企雄风。
 
  历史思维可以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国企只有坚持历史思维,才能守住初心,增强改革的使命与担当。
 
  1.运用历史思维指导国企改革的着眼点
 
  善于把国企改革放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思考。尊历史方可创未来。国企改革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要善于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把国企改革放在国企改革发展的历史演进中观察、分析,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尊重历史,守住初心,立足现实,继往开来。
 
  以对历史、企业、员工负责的态度谋划改革。态度正方能担大任。对于危难之时担当国企大任的领导者来说,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激发和鼓舞员工改革的斗志和信心,维护员工利益,履行企业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
 
  要对老国企创业奋斗历程心存敬畏,存敬畏才能凝共识。国企改革发展要注重历史思维,尤其是在老国企陷入困境之时,现任领导者不能一味否定,既要善于用历史思维,对老国企走过的创业、奋斗历程心存敬畏;也要着眼未来,怀有重整河山、让老国企焕发青春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老国企人的改革共识。
 
  2.山能肥矿:运用历史思维推进改革
 
  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始建于1958年,曾是全国煤矿质量标准化发源地。2012年起,受煤炭行业整体下滑等因素影响,效益逐年下滑,截至2015年年底,该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150%,贷款总额达140亿元,企业十多个月发不出工资,成了山东最大的“僵尸企业”,濒临破产。
 
  危难之际,集团领导者不是将企业职工推向社会,而是承认历史,接受现实,以对企业历史、职工、社会负责的态度,用改革重组的思路拯救企业,并公开承诺:“山能肥矿改革重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了对不起企业和职工!”在改革重组中,他们采用三大策略破局。
 
  首先,优良资产剥离,将肥矿可持续经营的三家煤矿、50多亿元优质资产剥离出来组建新的肥矿煤业公司;
 
  二是各类债务重组,肥矿新公司、老公司、主管单位按照5:3:2的比例进行债务重组;
 
  三是人员妥善安置,减少震荡。组建新公司后,1.4万名员工中的6000人需要分流,公司采取把思想工作做得更细一点、把就业渠道铺得更宽一点的工作思路,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对分流人员展开心理疏导,解心结,送温暖,最终赢得理解,化解了矛盾。
 
  同时,公司争取相关机构25亿元贴息贷款作为解决职工分流专项资金,利用建立双创中心、组织招聘会等多条就业渠道解决分流员工再就业问题。经过十个月努力,2016年11月,肥矿集团全面完成资产、债务、人员改革重组,平稳无震荡,成为全国较大资产、较大债务困难国企改革重组的成功案例。
 
  山能肥矿之所以能够改革成功,重要原因就是企业领导者坚持运用历史思维,以对历史、员工负责的态度,强化使命担当,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二、以战略思维谋国企改革未来
 
  战略思维就是在思考国企改革问题时,既立足现在,更着眼长远,有清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愿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国企改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道路的思维意识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告诉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这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史的精准总结,也是对战略方向和道路重要性的深刻阐述。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始终站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高度,通过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重新审视,战略方向和道路的正确确立,确保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战略思维可以让我们把控大势、找准方向、选对道路。只有坚持战略思维,才能谋划好国企改革未来。
 
  1.运用战略思维指导国企改革的着眼点
 
  把握国家发展改革大势。大势明则改革顺。企业发展改革的局势,离不开国家发展改革的大势。企业只有顺势而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改革发展才能顺利进行。
 
  选定企业改革的战略方向。方向明则思路清。确定企业改革的战略方向,解决的是企业“做正确的事”的问题。国企在运用战略思维对企业改革未来进行谋划时,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总方向基础上,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战略方向。
 
  确定企业改革的战略道路。道路通则改革成。方向确定了,道路不对,企业也无法实现预期目的。如果说确定战略方向是解决“到哪去”的问题,那么确定正确的战略道路就是解决“怎么去”的问题。
 
  
 
  2.中国建材:运用战略思维指导改革
 
  中国建材的前身是中新建材,这是一家以生产普通装饰材料为主的企业,在中央企业中名不见经传。2002年年初,宋志平到中新建材担任总经理时,销售额20亿元,负债却高达30亿元,公司资不抵债,官司不断,数十家下属企业只有一两家盈利。
 
  面对困境,新班子反复研究中新建材的战略改革方向,通过深入分析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包括水泥在内的建材物资需求势必大增,必然带来建材业发展的大趋势,要做大做强,必须从市场竞争激烈且门槛低的普通装饰材料的制造业退出,深耕大水泥行业,同时带动新型建材等其他材料产业的发展。
 
  2003年4月,中新建材去掉“新型”二字,正式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从此翻开了战略转型、改革再出发的新篇章。在改革过程中,中国建材提出企业战略发展的大、小两个方向,在大方向上,确定“建立又强又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小方向上,确立“大水泥”战略,以水泥及相关建材产品为主业并实现快速发展。
 
  同时确定了四条道路:走一条突出主业的专业化道路,走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的发展道路,走一条市场化运作和国际化合作的道路,走一条争取地方资源支持和为地方做贡献的道路。
 
  在战略方向指引下,中国建材通过上市融资、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等一系列战略措施,使企业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八年奋斗,2011年,中国建材以1100亿元销售额首次跨入世界500强大门,以后十年连续上榜,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
 
  中国建材依靠战略思维谋划改革未来,其实践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就是领导者以战略思维审时度势,把握国家发展大势,正确选择改革战略方向,确定战略道路。

  三、以辩证思维解国企改革矛盾
 
  辩证思维就是在思考国企改革问题时,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意识过程。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客观而不是主观、发展而不是静止、全面而不是片面、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观察、分析、解决国企改革面对的各种问题,运用辩证思维抓住国企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辩证思维可以让我们看待问题一分为二,抓住重点,解决矛盾。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才能解决企业改革中的各种矛盾。
 
  1.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国企改革的着眼点
 
  善用“两点论”认识国企改革问题。“两点论”是辩证法的主要方法,国企领导者要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法,思考国企改革问题。既要有改革干事的热情,又要有善用改革思维指导改革的能力;既要有遵循国家大政方针的自觉,又要有因企制宜的改革举措;既要有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办法,又要有确保员工激励措施行之有效的机制。
 
  善用“重点论”找到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有重点方可抓矛盾。当今国企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企领导者要善于运用“重点论”找到国企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不断深入思考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才能激发人力资本发挥更大作用,让国企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好舞台;二是如何才能建立共享机制,让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财富分配,让员工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通过深度思考,牵住国企改革的“牛鼻子”。
 
  善于探寻国企改革与发展规律。寻规律方可超自我。一家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既是独特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国企领导者既要善于外部取经,又要善于从自身改革实践中总结经验,探寻规律。
 
  2.万华化学:运用辩证思维推进改革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烟台合成革总厂,始建于1978年,是国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立的国内第一个聚氨酯合成革生产基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竞争,企业由于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连年亏损。
 
  1995年万华进行首次改革,把“总厂”改成“集团有限公司”,但改革收效不大,又连续亏损3年,一度接近破产边缘。面对危局,万华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们认识到,万华的这次改革只改了企业名字,没有触及打破“铁饭碗”的思想和“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这一深层次的矛盾。
 
  为彻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万华决策者提出“通过股份制改造,倒逼观念与机制转变”的改革思路。具体用了三个真招:
 
  第一招是制度改革到位。1998年12月,万华将集团下属三家分厂联合成立了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公司,将经营权、管理权充分下放,使股份公司真正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主体。
 
  第二招是奖励兑现到位。公司制定相关奖励办法,向一线研发人员倾斜。1999年,一套装置通过技改为公司创利1200万元,按奖励办法要发放92万元奖金,在当时企业员工平均月工资不到500元情况下,全部奖给了一线的10位研发人员。
 
  第三招是股权激励到位。2006年实行骨干员工持股。受益于这次改革,十多年来,持股的骨干人员没一人离开,为技术创新和技术保密做出了贡献。在此基础上,万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
 
  
 
  △万华化学运用辩证思维推进改革,已成为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图为2021年世界环保博览会(世环会)万华化学展区
 
  万华的改革说明,国企的改革,千改万改,最根本的是运用辩证思维,抓住机制改革这个主要矛盾,这就牵住了改革的“牛鼻子”。正所谓: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有了机制,做企业不需要神仙。
 
  四、以创新思维谋改革发展突破
 
  创新思维就是在思考国企改革问题时,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寻求知难而进、因时制宜、开拓创新的思维意识过程。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打破故步自封的思维,大胆而又科学地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推进国企改革。
 
  创新思维可以让我们突破定式、超越陈规、开拓创新。只有坚持创新思维,才能谋划好国企改革发展突破的路径。在运用创新思维指导国企改革时,要善于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概念原理,大道至简地运用在思考改革创新问题上,既要推出单点突破的加、减、乘、除,也要谋划好系统创新的“四则运算”。
 
  1.运用创新思维指导国企改革的着眼点
 
  勇于破除阻碍改革创新的固有思维。破固有方开新思路。企业领导者要真正破除思想深处存在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迷信权威等阻碍创新的固有思维,牢固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努力提升系统性创新思维水平,进而提升改革攻坚能力。
 
  对企业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分析。善分析方可找问题。在分析企业面临的改革问题时,要做到系统、全面、深入。一要善于发现改革有利因素,二要善于找到改革不利因素,三要敏于发现改革机会资源,四要深入挖出改革面临的威胁。
 
  具有系统化创新思维布局改革能力。善组合方可谋创新。熊彼特说,创新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在运用创新思维时,要善于单兵突进,更要系统谋划,打出创新“四则运算”的组合拳。一做加法,不断增加改革有利因素;二做减法,不断减少改革不利因素;三做乘法,不断聚合改革发展的机会资源;四做除法,破除阻碍和威胁改革的障碍及忧患。
 
  2.洛玻集团:运用创新思维推进改革
 
  洛玻集团成立于1956年4月,是国家“一五”重点项目,是拥有A+H股的上市公司,曾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20世纪末,由于不适应市场,连年亏损,濒临倒闭。
 
  2007年,中国建材集团对洛玻集团实施战略性重组,进行了艰难的改革探索,2014年洛玻集团整体划入中国建材旗下凯盛科技集团。进入凯盛科技集团后,新领导班子发扬洛玻集团“为国争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剖析“老洛玻”故步自封、创新不足的教训,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的创新思维谋划大手笔改革思路,用创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将“老洛玻”逐渐改造成“新洛玻”。
 
  一是新兴产业做加法。凯盛科技集团不断注入科技创新成果,将国内唯一能够生产0.12~1.1毫米全系列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的战略性新兴企业——蚌埠中显材料有限公司等引入洛玻,后又新增超薄玻璃和光伏玻璃生产线。
 
  二是落后产品做减法。淘汰7条传统浮法玻璃生产线,使洛玻集团成功转型为以新能源玻璃、信息显示玻璃、优质浮法玻璃为主导的新玻璃产业平台。
 
  三是谋划发展做乘法。稳步实施新发展规划,全力打造新风貌、新机制、新业绩、新动能的“新洛玻”。
 
  四是遗留问题做除法。处僵治困压减26家、扭亏2家,完成“三供一业”移交和棚户区改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
 
  2019年洛玻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8年来的首次经营性盈利,2020年再上新台阶,实现营业收入37.12亿元,同比增长54.79%;归母利润同比增长15.47倍,创历史新高。
 
  洛玻集团之所以实现“凤凰涅槃”,主要原因是赓续创新基因,运用系统的创新思维谋划改革思路,努力做好创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而将“老洛玻”改造成了“新洛玻”。
 
  
 
  五、以底线思维控改革发展风险
 
  底线思维就是在思考国企改革问题时,坚持重大改革原则,守住防范改革风险的底线,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意识过程。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牢牢把握国企改革工作主动权,着力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下好“先手棋”。一旦出现风险,要迎难而上,主动出击,亮出制胜高招,化解风险。
 
  底线思维可以让我们居安思危、主动研判、防控风险。国企只有坚持底线思维,才能把控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风险。
 
  1.运用底线思维指导国企改革的着眼点
 
  坚持对国家、国企负责的底线不能松。讲政治方能守底线。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绝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的底线不能松。强党建方能强底线。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我国国有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属性,“特”就特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
 
  坚持依法治企、防范重大风险的底线不能松。守底线方可控风险。当前国企混改的任务异常艰巨,要坚持依法治企,坚持底线思维,既要防止“黑天鹅”,也要防止“灰犀牛”,要将底线思维融入企业改革过程中,把好改革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防控关。
 
  2.恒丰银行:底线失守的教训和运用底线思维化解风险推进改革
 
  恒丰银行2003年由烟台住房储蓄银行改制而来,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最大股东曾是烟台国资委控股企业,也是唯一一家注册地在山东省的全国性商业银行。2014年和2017年,因前、后两任董事长被查判刑,引发负面舆情,企业陷入危局。
 
  由于两任董事长毫无国有金融企业的经营底线,一方面喊着“改革创新”的口号,盲目发展,贷款大量涌向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另一方面以激励之名行贪污分钱之实,导致恒丰银行内部治理千疮百孔,乱账假账乱象重生,不良资产快速堆积。同业负债约30%,还有200多亿元二级资本债,有上千亿元的风险资产。如果处置不当,一旦形成集中挤兑,必将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山东省主动承担属地责任,以改革的思路,提出“地方政府注资+引战重组”的改革方案解决危机。具体采用“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维护稳定,加强党建维稳。组建临时党委,全面负责银行工作,随后选强配齐新的党委班子,运用底线思维,在稳定大局前提下化解风险,逐步实现经营止血回稳、职工队伍稳定、社会舆情平稳。
 
  第二步(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化解风险,改革思路,解决问题。面对千亿元不良资产,采取“剥离不良、引进战投、整体上市”的改革重组路径,获监管单位和国务院批准。
 
  第三步(2019年8月至2019年年底):改革重组,依法依规推进实施。与山东省资产管理公司协商达成一致,以799.58亿元价格一次性转让1438.89亿元不良资产,实现不良资产真实转让、洁净出表。引进中央汇金、山东国资投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方,8家老股东跟投,投资1000亿元。
 
  
 
  △恒丰银行运用底线思维确立改革思路,化解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恒丰银行党委还多次组织全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写《恒丰银行严重违纪违法干部忏悔书选编》,警示员工提高政治站位,不触红线,守住底线。
 
  经过三年努力,恒丰银行经营走上正轨,业务稳定发展,风险逐步化解,2020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净利润达54亿元;拨备覆盖率由123%提高至150%以上,资本充足率等核心监管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
 
  恒丰银行之所以在短短三年中化解危局,业务走上正轨,主要原因是在处置过程中,坚持党对金融机构的领导,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问题,化解了组织风险;坚持摸清损失底数,完成不良资产市场化剥离,化解了经济风险;坚持底线思维,防范挤兑,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恒丰银行底线失守险些酿成金融风险的教训深刻,运用底线思维确立改革思路,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做法,对国资、国企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国企领导者在谋划改革中,只有正确运用改革思维指导改革实践,坚持整体性、有序性、问题导向、因企制宜的原则,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坚持以历史思维强国企使命担当、以战略思维谋国企改革未来、以辩证思维解国企改革矛盾、以创新思维谋改革发展突破、以底线思维控改革发展风险的理念,才会事半功倍,推动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利红企业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助力远程高效处理工作事务,团队高效配合下单,生产,发货,采购,财务等事宜

五管三省
为你推荐
关闭

积分规则|关于网站|投诉|导航|粤ICP备16025211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1202002240号

纸引未来网 版权所有 ©2024